第七十节,天师道[第5页/共11页]
四推行新道法道运不美满
承平真君十二年,太武帝俄然停止“真君”年号,改元“正平”。十个月后,太武帝被近侍杀死。因太子晃早死,由皇太孙濬即位,是为文成帝。年仅十二岁的小天子当即宣布消弭废佛令,规复佛教。
寇谦之不但想到崔浩的将来灾害,也想到了他本身的近况,他以太武帝名义修建“静轮天宫”因“必令其高不闻鸡鸣狗吠之声,欲上与天神交代,功役万计,长年不成”,而招致皇太子一帮人的非议;“寇谦之想以无尽头的时候,办不成能办到的事,费损财力,颓废百姓,恐怕不太合适吧?”太武帝也以为无不有理,寇谦之很清楚这个内幕。他还认识到他所招收的新老弟子,入都城以后,个个妄图享用,无所长进,本身己年过八十,玄门后继无人,静轮天宫,己用时十八年,而完工无期,这使得寇谦之己力不从心了。他是否感到大限将至,有一天他对弟子们说:
太武帝非常欢畅,因而亲率一万八千轻骑西征,成果大挫西夏元气,俘敌军数万,缉获牲口十几万头,虏夏人万余家,班师而归。
“先生无妨一试,不可就算了。”成公兴姑息着说。
第三,陆修静不但清算构造、完美斋醮典礼并且还对玄门典范停止清算和分类。他暮年便重视采访汇集玄门典范,曾“南诣衡湘、九嶷,访南真(魏夫人)之遗址;西至峨眉、西城,寻清虚(王褒)之高躅”。元嘉十四年(437),即动手刊正《灵宝经》,编撰《灵宝经目》。泰始三年(467)从庐山入京,居崇虚馆,又得当时朝廷保藏的杨羲、许谧手书上清经真诀。相传由鲍靓所造之《大有三皇经》亦为其所得。因而他“总括三洞”,校理卷数量次,于泰始七年奉敕撰《三洞经籍目次》献上。据云,陆修静共著录道家经籍并药方、符图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内一千九十卷已行于世,一百三十八卷“犹在天宫”。针对当时《灵宝经》庞杂糅杂,使厥后学者难辨真伪,“视听者迷惑,修味者闷烦”的环境,因而对之清算考据,编成了《灵宝经目》一书,从而大大地鞭策了灵宝派的生长。陆修静在清算玄门典范的同时,又缔造了三洞四辅十二类的玄门文籍分类体系,为隋唐今后历代清算道书,编修“道藏”所相沿。
太延六年(公元440年),太武帝还按照寇谦之的建议,改元“承平真君”,后又寇谦之所请,亲身至道坛受符箓。自此,北魏历代天子即位时,都至道坛受符箓,成为一种法制,依此作为鲜卑拓跋部统治汉族的一种根据。如文成帝拓跋浚于兴光元年(公元454年),“至道坛,登受图箓”。献文帝拓跋弘于天安元年(公元466年),“幸道坛,亲受符箓”。
太武帝还命令,为寇谦之师徒劳在都城东南(意味嵩山)修建了五层高的道坛,遵其新经之制,取名“玄都坛”。住羽士一百二十人,朝廷供应衣食。羽士、道徒每日“斋肃祈请,六时礼拜”,每月停止一次“厨会”,稀有千人插手,用度有国度供应。
寇谦之不屑一顾。
寇说谦之受道不久,成公兴对寇谦之说:“先生如成心学道,当随公兴隐遁深山。”寇谦之欣然同意。因而,洁斋三天,便随成公兴离家修道去了。寇谦之先随成公兴到华山,采得仙药,服后不饥;不久,师徒劳俩即前去嵩山,用心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