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统计的迷局(1)[第1页/共3页]
王牧笛:乃至这些数据的样本是一样的。
王牧笛:但是问我们身边的人,没有一小我增加10%的。
王牧笛:实在统计是西方和中国共同面对的一个题目。在西方,统计能够更多的是有两个用处。一个是当局的决策考核的根据,因为它要稀有据做支撑嘛。一个是学者研讨的根本。但是在中国,我们把它作为考核官员的一个目标。有了这根批示棒,统计就变味了。
闫肖锋:之前有一个笑话:一个军人打擂台,把一块毛巾拧干了今后,请上面各位上来再拧出一滴水来,如果胜利了,赏大洋一块。成果上来一个小老头,悄悄松松地一拧,拧出了好几滴水。阿谁军人就愣在那边了,厥后就问他是在那里任职,老头说在税务局,专门挤水分。现在要把这税务局的改成统计局的。
闫肖锋:我们回到统计学。我们在拔取数字时用了一个甚么样的样本是很关头的。别的,用了这个样本做出来的数字,你援引的全面不全面,还是只援引了此中的一部分也很关头。当然很多数字在抽样上就呈现了弊端。
郎咸平:以是原始数据就是有题目的。比如GDP的采样,本来就是靠处所当局往上报的。他本来就要靠这个升官,这个逻辑叫“官升数字,数字升官”,以是统计局现在变得越来越热点了。以GDP作为考核官员的标准,统计局给你加权减轻了,你便能够升官。
郎咸平:点错了都太低。
王牧笛:他们有各种考虑,比如偷税漏税。
郎咸平:我们这个CPI是以食品、消耗品为主,你去买东西时发明甚么都在涨。成果统计出来只要1.5%,我感觉好蹊跷。CPI 2010年1月份上涨1.5%,客岁全部房价也上涨1.5%,你就不能有点缔造力吗,比如编1.7%还好一点,都1.5%是不是太偶合了一点儿。
闫肖锋:天下的职工支出或者是天下的住民支出增加了10%,这个10%实际上叫“被均匀”。实际上工薪阶层没有增加那么多,另有那些低薪阶层,包含农夫工并没有增加那么多。而那些把持行业,另有效各种百般的手腕超等致富的那批人,一下把这个均匀数拉起来了。
人均支出“被增加”的由来
王牧笛:这也就是所谓的“被增加”的由来。
王牧笛:两集会题中真正的配角还是房价,提案有五成以上都是关于房价的。并且现在关于房价有一个数字肇事了。国度统计局公布70个大中都会房屋发卖代价上涨了1.5%。这个数字很多委员代表质疑说,小数点是不是点错了。
王牧笛:别的很多公营企业的职工是没有被归入到统计的范围以内的。
王牧笛:就创业板这批人。
闫肖锋:最后统计局针对报上来的这些数字做了一个抽样调查,发明实在的部分还不到一半。
闫肖锋:用分歧的体例也能够得出分歧的结论。
闫肖锋:另有就是人均支出增加10%,比GDP、CPI和房价都要高。
郎咸平:占了70%的公营企业没有被归入统计。
郎咸平:它变味了以后合适了各级带领的希冀,特别是下级带领的希冀。
郎咸平:挤掉以后还是假的。因为所稀有据都是从上面往上报,包含很多房地产的代价质料,也是房地产商来报的。不是他们统计,他们尽管填表。
官升数字,数字升官
但是在中国,我们把它作为考核官员的一个目标。有了这根批示棒,统计就变味了。
(佳宾先容:闫肖锋,《新周刊》总编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