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昏君养成手册》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59章[第1页/共3页]

中间二联即写“惊新”。大要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仲春的物候窜改特性,表示出江南春光明丽、鸟语花香的水乡风景;实际上,墨客是从比较故里中原物候来写他乡江南的别致的,在江南仲春的新奇风景里有着墨客记念中原暮春的故乡情义,句句惊新而到处怀乡。

然后,写水草。“晴光”即谓春光。“绿蘋”是浮萍。在中原,季春三月“萍始生”(《礼记。月令》);在江南,梁代墨客江淹说:“江南仲春春,东风转绿蘋.”(《咏美人春游》)这句说“晴光转绿苹”,便是化用江诗,也就表示出江南仲春仲春的物候,恰同中原三月暮春,整整早了一个月。

这首诗作于磨难当中,豪情充分,取譬明切,用典天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地,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湎,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逃亡”(《骆临海集笺注》)。这四句话大抵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平生。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梅柳”句是写初春正月的花木。同是梅花柳树,同属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里寻梅,遥看柳色,残冬未消;而江南已经梅花缤纷,柳叶翩翩,春意盎然,正如墨客在同年正月作的《大酺》中所描述的:“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以是这句说梅柳度过江来,江南就美满是花发木荣的春季了。

接着,写春鸟。“淑气”谓春季暖和气候。“黄鸟”即黄莺,别名仓庚。仲春仲春“仓庚鸣”(《礼记。月令》),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黄莺叫得更欢。西晋墨客陆机说:“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悲哉行》)“淑气催黄鸟”,便是化用陆诗,而以一个“催”字,凸起了江南仲春春鸟更其欢鸣的特性。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据史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胁秦王,使其偿还诸侯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回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懦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越,“士皆横眉,发尽上指冠”。这首诗的第一联,“此地别燕丹,懦夫发冲冠”,就是写的这件事。“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懦夫发冲冠”,用来概括阿谁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表情,表达了墨客对荆轲的深深崇拜之意。现在在易水边送别朋友,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天然的。但是,诗的这类写法却又给人一种高耸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来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普通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这类破空而来的笔法,反应了诗民气中积聚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本日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上面的抒怀筹办了前提,酝酿了氛围。

独占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此地别燕丹,懦夫发冲冠。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墨客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宦途得志,一向充当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阔别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表情很不欢畅。江南初春季气,和朋友一起旅游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象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以是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奇而思路凄清,风景美好而情调淡然,乃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