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1页/共3页]
第二首也用第一人称写,但揭示的倒是一幅风趣的“三人行”的戏剧性场面。“骑大马”者与“担柴汉”,是贫富差异的两极。而作为这两极间的骑驴者,他的表情是多么冲突:他比上不敷,很有些不满(这从“独”字的语气上能够会出),但当他看到担柴汉时,便又立即心安理得起来。墨客这里应用的伎俩是先平列出三个形象,末句一点即收,饶有情味。章法也很独到。
相打长伏弱,至死不入县。
全诗布局松散,层次清楚,步步环绕主题,写得很有情致。首段六句,作者以概述的笔调,指出妻室后代态度吵嘴的关头在于一个“钱”字。具有财帛时,统统都好,妻室后代也显得非常殷勤。假定要脱衣服,很快就会有人把脱下的袍袄折叠得整整齐齐;假定离家出外经商,还要一向送到通衢中间。墨客在这里拔取习见的糊口征象,以凝练的笔触,不加润色地叙写出各种场景,给人以浅显而活泼的感受。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接着,作者操纵贴切的比方,进一步描画出款项引发的各种媚态:“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绕吾白鸽旋,好似鹦鹉鸟。”当照顾款项回到家中时,一个个笑容相迎,象白鸽那样回旋在你的四周,又好似学舌的鹦鹉在你耳边喋喋不休。人们向来把鸽子当作嫌贫爱富的鸟类,而鹦鹉则被视作多嘴饶舌、献媚巴结的形象。是以墨客用“白鸽”、“鹦鹉”来描述见钱眼开的贪财者。
王梵志是唐初的一名口语墨客。
相逢临时贫,看吾即貌哨。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王梵志的诗作在唐初传播极广,厥后却一向被封建正统派视为“下里巴人”,不能进入诗歌艺术堂奥。现存梵志诗相称大一部分从内容上说,是劝世惩恶的诗体品德规语,这类诗较少文学代价。梵志诗最有文学代价的,当推那些成心偶然作出的世态情面的诙谐、讽刺画。这里所选的两首诗(前一首录自敦煌卷子本《王梵志诗》卷第三,后一首录公费袞《梁谿漫志》卷十)就是。
这是一首慨叹情面冷暖的诗作。乍读起来,全篇既没有出色的警句,也很少环境氛围的艺术描画,仿佛是平平平淡、语不惊人;实际上它以“直说”见长,指事状物,浅切形象;信口信手,率然成章;言近旨远,发人深省,别具一种淡而有味的诗趣。
别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图财不顾人,且看来时道。
上官仪是初唐宫廷作家,齐梁余风的代表墨客,其词绮错婉媚,有“上官体”之称。
人有七贫时,七富还相报。
寒山是贞观期间的诗僧。耐久住在露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说话明浅如话,有光鲜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以外,多描述世态情面,山川风景。诗风幽冷,别具境地。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气势。
绕吾白鸽旋,好似鹦鹉鸟。
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
诗的内容,写寒岩附近高山深壑中的风景,最后见出表情,通篇渗入了寒意。首联写山川。“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寥寂萧瑟。诗一开端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地,顿觉寒气逼人。次联写山中清幽,用轻微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尾联络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体贴春来秋去。前七句衬着环境的幽冷,后一句见出墨客超然物外的冷酷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