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11章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8)[第2页/共3页]

[10](意)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诲科学体例》,任代文等译,群众教诲出版社,2001年5月第2版,319页。

孩子向来没有错,只要不成熟。用“犯弊端”来评价孩子的某种行动,本身已是弊端;以强迫的体例要孩子合适成人要求,更是错上加错。不准孩子“犯弊端”,本质上就是在剥夺孩子的自在,这会呈现两种结果:孩子有能够“听话”了,但变成了不时势事需求人把持的小木偶;也能够更不听话了,真的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固然两种表象完整分歧,但这背后的心机机制是一样的,构成启事不异,即因为贫乏自在,他们的心机次序都乱了,行动落空了自我把控力。

那些真正幸运欢愉的孩子,是那些真正获得了自在的孩子。他在糊口中获得了尊敬,以是他学会了尊敬,尊敬别人,也尊敬本身;他在糊口中体味了宽大,他就不会小肚鸡肠、颐指气使、气度局促;他在糊口中很少遭到干与,以是他回绝干与,不要别人干与,也不去干与别人;他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他就获得了把控本身的力量,不被坏风俗把持,有力量挑选安康的东西。

这位家长说她看到书上说要常常嘉奖孩子,她也会如许做,对于孩子做得好的处所也会表扬,但不知为甚么她的孩子倒是如许的脾气和表示。

[12](德)费希特,《论学者的任务 人的任务》,商务印书馆,1984年10月第1版,21页。

蒙台梭利说过,每个儿童起都城必定处于一种精力的无序期,心机活动由混乱走向有序。[10]孩子是作为一张白纸来到天下上的,天下俄然把他包抄,他需求有一个适应过程,即生长过程。就像我们俄然从太阳下走入一间暗屋,眼睛需求适应一会儿才气看清屋里的东西。如果这时别人急于下结论,说你眼睛有题目,这明显不对。

“只要如许一种人才是自在的,这类人情愿使本身和四周的统统都获得自在。”[12]只如果普通的爱,给孩子再多也不会把孩子爱坏了。就像一个智力普通的人走到绝壁边上会主动停止脚步一样,一个心智普通的孩子也晓得自在的鸿沟在甚么处所。他能够会因为贫乏知识有一些小不对,却会主动获得经历,主动校订本身的行动,使小不对成为堆集经历的首要路子。

[11]陶行知,《陶行知教诲文集》,四川教诲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298页。

[5](美)费洛姆,《为本身的人》,孙依依译,三联书店,1988年11月北京第1版,149页。

有位家长向我咨询,她的孩子只要5岁,表示出的题目是非常怯懦,并且很自大。比如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孩子唯唯诺诺,从不会主动表示,只会仿照别人,看别人如何她就如何。家长让她学习写字,她老是写一个字就昂首看看家长,只要等到家长说这字写对了,才敢再往下写。别的事情上也是如许,仿佛只要获得别人的必定才放心。通过扣问我体味到,她是个极其卖力的家长,在孩子出世前,一向很鄙夷那些放纵或宠嬖孩子的人,下决计当真教诲孩子。为塑造孩子的杰出行动,她对孩子停止了经心的办理。比如孩子方才会说话,就开端要求孩子有“规矩用语”,哪怕是妈妈给擦了一下鼻涕,也必须说感谢,如果孩子哪次忘了说,就会攻讦孩子“如何又没规矩了,别人给你做了事,要记得说感谢”。这位妈妈常常给孩子讲“事不过三”的事理,让孩子晓得有弊端必须当即改正,不然就会遭到奖惩。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