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8)[第2页/共3页]
在儿童教诲中,赏识和不准出错是没法兼容的两种态度,不成能同时运转。一个不答应孩子出错的母亲是不成能真正赏识她的孩子的,她的嘉奖只能产生在孩子做得令家长对劲的时候,强化给孩子的是如许的印象:家长对劲,你就有好果子吃;家长不对劲,就给你点色彩看看。这反而导致孩子会花很多心机和能量来揣摸和迎百口长,耗损自我生长能量。
[12](德)费希特,《论学者的任务 人的任务》,商务印书馆,1984年10月第1版,21页。
有位家长向我咨询,她的孩子只要5岁,表示出的题目是非常怯懦,并且很自大。比如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孩子唯唯诺诺,从不会主动表示,只会仿照别人,看别人如何她就如何。家长让她学习写字,她老是写一个字就昂首看看家长,只要等到家长说这字写对了,才敢再往下写。别的事情上也是如许,仿佛只要获得别人的必定才放心。通过扣问我体味到,她是个极其卖力的家长,在孩子出世前,一向很鄙夷那些放纵或宠嬖孩子的人,下决计当真教诲孩子。为塑造孩子的杰出行动,她对孩子停止了经心的办理。比如孩子方才会说话,就开端要求孩子有“规矩用语”,哪怕是妈妈给擦了一下鼻涕,也必须说感谢,如果孩子哪次忘了说,就会攻讦孩子“如何又没规矩了,别人给你做了事,要记得说感谢”。这位妈妈常常给孩子讲“事不过三”的事理,让孩子晓得有弊端必须当即改正,不然就会遭到奖惩。
那些真正幸运欢愉的孩子,是那些真正获得了自在的孩子。他在糊口中获得了尊敬,以是他学会了尊敬,尊敬别人,也尊敬本身;他在糊口中体味了宽大,他就不会小肚鸡肠、颐指气使、气度局促;他在糊口中很少遭到干与,以是他回绝干与,不要别人干与,也不去干与别人;他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他就获得了把控本身的力量,不被坏风俗把持,有力量挑选安康的东西。
[10](意)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诲科学体例》,任代文等译,群众教诲出版社,2001年5月第2版,319页。
家长或西席是否给了孩子“犯弊端权”,有一个试金石,即当孩子做得不敷好时,你内心真正的设法是以为孩子有不对,并为此活力;还是发自内心给孩子一个宽大的浅笑,晓得他又从这个不对中获得了经历,并且为此感到欣喜――了解了自在的代价,就会承认没有一个孩子的不对是不成宽恕的,每个不对都是他收成经历的一次好机遇,弊端的经历一样有正面教诲的代价。
很多人担忧如许是在“宠嬖”孩子,或是放纵孩子,这是因为他们错把自在了解为放纵,这类曲解让很多西席和家长在弊端教诲的路上走得很远。笔墨常常会误导人,“爱”和“宠嬖”大要看来有共同要素,究竟上它们不是一种东西程度上的深浅,而是完整相反的两种东西。“爱”必然包含着自在,而所谓“宠嬖”,则是披着爱的外套的“过分管束”――过分管束的解缆点能够是爱,但成果是走到了爱的背面,是反“爱”的行动――在这个题目上,恶果现在有目共睹,启事却一向被弊端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