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1章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8)[第1页/共3页]

[9](英)A.S.尼尔,《夏山黉舍》,王克难译,南海出版公司,2010年5月第2版,97页。

宽大是这个天下的光滑剂,世上有多少痛苦和悲剧是不宽大形成的。而一小我不宽大脾气的构成,很能够就是从婴孩期间的一些小事上开端的。

第一,尽量减少对孩子的摆布,不要强行让孩子接管任何他不肯意接管的事情。比如用饭,比如问叔叔阿姨好等。

曾经有个家长向我咨询。她说:我是那种比较尊敬孩子,给孩子自在的妈妈,但是孩子总不好好用饭,我顿顿得追着喂,为这事老是活力上火,您说该如何办呢?我对这位妈妈说:你连用饭的自在都没有给孩子,如何能谈得上尊敬孩子、给孩子自在呢?

那些真正幸运欢愉的孩子,是那些真正获得了自在的孩子。他在糊口中获得了尊敬,以是他学会了尊敬,尊敬别人,也尊敬本身;他在糊口中体味了宽大,他就不会小肚鸡肠、颐指气使、气度局促;他在糊口中很少遭到干与,以是他回绝干与,不要别人干与,也不去干与别人;他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他就获得了把控本身的力量,不被坏风俗把持,有力量挑选安康的东西。

[7]钱理群,《语文教诲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20页。

孩子向来没有错,只要不成熟。用“犯弊端”来评价孩子的某种行动,本身已是弊端;以强迫的体例要孩子合适成人要求,更是错上加错。不准孩子“犯弊端”,本质上就是在剥夺孩子的自在,这会呈现两种结果:孩子有能够“听话”了,但变成了不时势事需求人把持的小木偶;也能够更不听话了,真的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固然两种表象完整分歧,但这背后的心机机制是一样的,构成启事不异,即因为贫乏自在,他们的心机次序都乱了,行动落空了自我把控力。

这位家长说她看到书上说要常常嘉奖孩子,她也会如许做,对于孩子做得好的处所也会表扬,但不知为甚么她的孩子倒是如许的脾气和表示。

有位家长向我咨询,她的孩子只要5岁,表示出的题目是非常怯懦,并且很自大。比如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孩子唯唯诺诺,从不会主动表示,只会仿照别人,看别人如何她就如何。家长让她学习写字,她老是写一个字就昂首看看家长,只要等到家长说这字写对了,才敢再往下写。别的事情上也是如许,仿佛只要获得别人的必定才放心。通过扣问我体味到,她是个极其卖力的家长,在孩子出世前,一向很鄙夷那些放纵或宠嬖孩子的人,下决计当真教诲孩子。为塑造孩子的杰出行动,她对孩子停止了经心的办理。比如孩子方才会说话,就开端要求孩子有“规矩用语”,哪怕是妈妈给擦了一下鼻涕,也必须说感谢,如果孩子哪次忘了说,就会攻讦孩子“如何又没规矩了,别人给你做了事,要记得说感谢”。这位妈妈常常给孩子讲“事不过三”的事理,让孩子晓得有弊端必须当即改正,不然就会遭到奖惩。

[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诲》,王承绪译,群众教诲出版社,2001年5月第2版,133页。

[3]李开复,《做最好的本身》,群众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57页。

家长或西席是否给了孩子“犯弊端权”,有一个试金石,即当孩子做得不敷好时,你内心真正的设法是以为孩子有不对,并为此活力;还是发自内心给孩子一个宽大的浅笑,晓得他又从这个不对中获得了经历,并且为此感到欣喜――了解了自在的代价,就会承认没有一个孩子的不对是不成宽恕的,每个不对都是他收成经历的一次好机遇,弊端的经历一样有正面教诲的代价。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