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汉末沉浮记》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一章 战退两难[第1页/共3页]

不久,平舆有手札传来,说当初见袁绍结合四方,似有寻韩易决斗之意,这才一力持决斗之策。但是袁绍却非三人之所想,自已不肯主动脱手进犯韩易,却叫别人出兵袭扰。韩易领兵寻上门去,袁绍却高垒扼守不战。可见袁绍及时干大事而惜身之徒,即使天子在手,也干不成太大之奇迹来。韩易临时退兵可也。

牵招拜道:“多蒙司徒大人惦记,招于大将军麾下还颇受重用。”

并且辖下各郡的世族朱门被韩易各种法律压抑的非常短长,可说已到全面发作的临界点。袁绍既然不战,可临时退兵至仓亭,封闭河北战情,并诈言韩军已然大败,袁绍大胜,诱使各郡不明本相的世族朱门反叛,然后一举剿除。

贾逵拜见袁绍道:“征东将军有言:听闻袁本初欲挟天子已令诸侯,因而亲领兵北来求战。若胜则夺天子南归,若败则降伏于袁本初陛下。不料袁本初空有称雄于天下之大志,却无与鄙人一决高低之决计,实在令人绝望之极。今冀州地贫,不如中原远甚,特留冀州之地予袁氏以奉侍天子。这河北以外的边境,可由征东将军代天子统领,就无需袁本初操心了。”

众将各有战退之说,却都让韩易难下决定。因而去信扣问留守平舆的艾科、乐彭、鲍鸿等人,当初与袁绍决斗之议是他们所定,也该听听他们的定见才是。

沮授拜道:“此时彼强我弱,这也是没法之事。我军恰好可借与韩易停战之机,转而降伏青州的刘备,再借刘虞旧部报仇之机,征服公孙瓒部。我军合此三方之力,又召乌桓、鲜卑戈壁之众为翼,方能有与韩易一较高低之机呀。”

袁绍听言大怒,当即就欲起兵与韩易决斗。众谋士急劝止道:“韩易此举明着是挑衅,实是乞降。其知我军难以攻取,因而便转念他想,欲先攻取他方,此想于我军来讲倒是大妙。袁公路与刘景升未得韩明远之逼迫,一向不肯主动攻打韩易。待韩易攻打其部甚危时,必会前来乞助于我。我军方可结合诸势一同讨灭韩易。”

不过自已如果一意为汉室的忠臣,此举大可不必,烦心也该由汉帝去烦心。但是自已既然故意自主,就必须剃除领内的不平与杂音才行。

韩易游移道:“我本以屡战屡胜之威来镇服天下,我若服软,天下人必定小觑于我,到时岂不有众叛亲离之祸?”

“不如我军沿河防备袁绍,先南下攻取易攻的袁术、刘表等辈。袁绍南下无路,必复与公孙瓒、刘备心生肮脏。我军再挟得胜之师回军一击,袁军当破矣。”

牵招叫道:“司徒既有百官在手,为何不迎弘农王为帝,与袁绍相抗?自陈留王为帝以后,天下大乱不止,可见其德不敷以威服天下。而弘农王为先帝嫡子,为世之重望也,无端而被董卓拔除,天下莫不顾恤。若重立弘农王为帝,天下必定归服。”

韩易摆摆手道:“司徒之职乃是袁本初假借天子之口所授,非天子之本意也,子经莫要当真。”

牵招说道:“招于中平六年本觉得,能安定天下,复安汉室者,除司徒以外别无别人也。但是司徒自到汝南后,一意打压豫州的世族朱门,起用寒士贱民为吏。其行其意绝非是统合忠义之士,共讨董贼。而是欲要自安辖境,成心行盘据之实。招深恨自已看错了人,以是心中大起不忿之念。”

牵招说道:“现在汉室陵夷,天子不过是各家枭雄手中的大义玩物罢了,何人又把天子当真了?若司徒将天子争夺到手,只怕还不如袁绍呢。”

韩易闻讯亦惊,自已麾下的河北诸将,他们的家人倒是在董卓乱政时就接到汝南去了,但是本家之人却有很多留在河北。不想袁绍竟然如此的暴虐,竟连本家之人也不放过。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