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究竟有多难?[第2页/共2页]
王鼎接着说道,“并且这读书可不是平凡人可觉得之,且非论你现在的家道如何,单单是这读书的辛苦也非常人能够接受。
周致悄悄道,我还不晓得要根底坚固,从根本学起吗?可你只想借给我一本书,我又有何体例?并且看你那爱书如命的劲儿,我下次如果再来借恐怕就难了。
如何?只能借走一册啊?周致不免有些绝望。
既然周致说司马懿是最大的受益者,王鼎旋即问出周致要做这三国中的甚么人,明显这个题目是非常凶恶的。
周致在说话的时候,王鼎一双老眼一向紧盯着周致在看。见周致面色如常,非常安静,王鼎不由悄悄点头。暗道,老夫公然看人不错,这小子心机颇深啊。不过他说的倒是实话,在这清平乱世,真如果能做个诸葛亮也实在不错,青史留名啊。
这也怪不得王鼎,当代有哪一个读书人不是爱书如命啊?
在王鼎看来,周致虽说那次跌倒昏倒以后,变得非常聪明,能熟读《千字文》,对三国也知之很多,但他毕竟从未蒙学,若要读书必须从这蒙学之物开端。
他朝桌上看去,几册书都是薄薄的小册子,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蒙求》等物,那一本较厚的则是朱熹所编的《小学》。明显这些都是王鼎平时在社学传授的读物。
如果今后周致真的有所作为的话,这对今后的周致更是倒霉。
且非论王鼎是个甚么样的人,如果周致答复他要做那司马懿,王鼎有一天鼓吹出去,这必然会给周致招来事端。因为司马懿是谋朝篡位之人,与反贼无异.虽说周致只是一个穷家小子,一无统统,但如果有人借机肇事周致也会难逃祸事。
周家小子,你若真想插手科考,这些都想清楚了吗?”
想起此行的目标,才接着说道,“如果小子真如果那三国中的人物,小子倒是想做那诸葛亮,忠君爱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没体例,不如许说就借不到四书。
这一番话下来,周致说出的话用词妥当,出口成章,那里像是一个农家小子在说话。此时的王鼎对周致除了震惊,还是震惊。周致和之前的窜改太大,让他实在没法了解此中启事。
可白岳村的社学门生主如果农家后辈,读书的目标只是想识些字,会些算术,明些事理,并不是为了真正成为读书人插手科举。以是王鼎在传授的时候只是一些蒙学之物。
《蒙求》都是四言韵文,每一句都是一个掌故。这些掌故对周致这个后代而来的着名大学毕业生来讲,天然晓得一些。
周致便道,“小子记得夫子曾提及有‘李陵初诗,田横感歌,武仲不休,士衡患多。桓谭非谶,王商止讹。嵇吕命驾,程孔倾盖。’另有甚么西子捧心等等掌故。”
单单是背诵这些的难处便可想而知。死记硬背却也不可,还要了解明白,更是难上加难。再有,若想考出个功名,还要读史乘、兵法等,五花八门都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