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人心真难逆?[第3页/共3页]
打从鹿头河返来后,徐应元就被周士相摞到了一边去办他的教养班,每日所忙都是有关鼓吹岭南三忠的事。政务军务底子轮不到他插手,跟一个教书先生一样。实在让这位举人老爷气坏了,觉得今后再无出人头地机遇,不想周士相却俄然点名要他去劝降王应华,这让徐应元从中看到能够大展拳脚的机遇。
“父亲,孩儿怎能眼看父亲被贼人所害?父亲不是常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吗?现在承平军势大,豪杰不吃面前亏。父亲且忍辱偷生,冒充承诺下来再作计筹算吧。”
王应华本在京中好好的做他的光禄寺卿,不该这么不利落在俞天恩手中,恰好他老父病逝,清沿明制,王应华必须回仆人忧守制,要不然他这官就别想再能当下去。王应华故乡是增城石排埔心上汴村的,俞天恩拿增城做了投名状降了承平军后,便派兵四下去搜刮粮草,趁便奉周士相之命抓捕一些在乡的为清廷效力的官员士绅,成果王应华便被俞天恩给当作大鱼送到了香山。王应华的儿子王名振也被一并押到了香山。
徐应元忙去提了王应华之子王名振来,要他当即去劝说其父投效承平军。
闻知苏纳一句话都没说就被王应华耻笑而去,周士相大怒,让徐应元领王应华的儿子再去劝降,他就不信王应华真有甚么为满清殉死的时令!他若真这么有骨气,当年就不成能降清做汉奸了!
回到香山后的周士相忙得团团转,实在是抽不出时候访问王应华,便要徐应元朝表他去劝降。
王名振怯懦怕死,一听本身老爹还没死,并且承平军大帅想重用他,忙点头哈腰应了下来。在徐应元的带领下,满怀但愿的去劝父亲不要死脑筋了,从速向承平军大帅表尽忠心。免得扳连他也跟着掉脑袋。
“我儿真是胡涂…唉…”
王应华晓得儿子脆弱,脑筋不太夺目,便低声道:“为父当年可曾与你说过鸡蛋莫放在一个蓝子里的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