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镜里乾坤 (4)[第2页/共4页]
曹操窥觑江面很久,蓦地生出一计。兵家机谋之道,讲究审情定机,揣情摩意,不丢脸出这二鼋为争一穴相互缠斗,不死不休,遇着内奸时又能结阵以求自保,正同孙刘联军普通,前人言:“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现在赤壁之战难操必胜之券,荆州定而未稳,不如临时出兵,留下荆州为饵,使孙刘两家反目成仇,令其自相残杀耗损气力,待到我军踏平西北,再来扫荡江南,岂不如踏高山普通?曹操当即决定,要舍去一时之好话,建立不世之奇功,因而主动暴露败象,自行燃烧大营停歇疫情,同时出兵北退。
曹崇见这老叟面貌奇古、辞吐非俗,不敢怠慢,转日就命曹操拜其为师,并嘱之:“自今以往,唯师命是听。”今后老叟与曹操独处一室,却并不谈经讲史,而是循循善诱,如有弓箭,即以技射教之;如有管弦,即以乐律教之,随其所欲,引今证古加以开导,固然事近玩耍,而智识渐开,不出数年,已能熟诵群经诸史,又据其禀性授以兵法机谋,曹操尽测其蕴。
以是鬼谷子将兵家法门中的阴阳篇,别离藏匿于“机谋、技能、情势”三篇以内,传与四个弟子,让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生克循环,使天下不致受制于一人。
鬼谷子察其前后,度权量能,按照四人短长,别离加以传授。
鬼谷子便说:情势者——善知天时、天时、人和,以此衡量天下情势,度量各方短长,令其或纵或横,或南或北,或东或西,或反或复,或结合,或对抗,使天下情势握于股掌当中。
施耐庵心肠仁厚,便将身边独一的半块干粮给他喂下。那乞丐跪地感激拯救之恩,然后与施耐庵二人结伴寻觅出山的途径。走到深夜里,发明山林中有座破庙,两人身上又饿又冷,凄惶之际,只好居住在破庙泥胎中过夜。
孙刘联军顺势追击,但曹军有豺狼骑精锐断后,气力未受重创,天下由此构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元朝末年,官府统治暗中败北,终究大局腐败,不成清算。各地百姓不堪残暴压榨,纷繁揭竿而起,群雄相争,尚不知鹿死谁手。
赤壁之战,两边气力差异,以孙刘数万联军,难挡百万曹军雷霆之锋。但深谋远虑的曹操却感到处境极其倒霉,在营中日夜难安:一来北兵不平南边水土,军中发作疫情,士卒多有死者;二来马超、韩遂尚在关西,有后患未除;三是方才占有的荆州士民服从于曹军,也只是临时受兵势所迫,而非诚恳归服。此数者皆为用兵之大忌,而孙刘联军固然独一数万之众,却仰仗天险阵势扼守,诸葛亮、周瑜之辈,尤其精通兵家情势技能,尚能以寡敌众,如果曹军不能一战胜利,恐怕将会堕入腹背受敌之绝境。
某日,一名苍髯老叟安步街前,恰见曹操鲜衣怒马,驺从如云,拥簇过市。老叟目送而去,惊呼:“真国器也,安天下者必为此人,吾当教之!”当即登门求见曹操之父曹崇,劈面申明来意,自称为“通玄真人”,曾于春秋古冢中窥得竹简言情,此乃兵家不传之秘,得者翻手成云,覆手为雨,因于街中视曹操气度不凡,故此愿倾囊相授。
总督喜出望外,立即命侍从将乞丐邀进庙堂,好言好语详细地扣问情由。那乞丐不知两江总督身份,只觉得对方是位朱紫,便哭诉说家父本年春季病故,何如贫困无觉得葬,只得在城隍山上找了个土坑,推尸入坑,以浅土埋葬,连块墓碑都没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