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3页/共4页]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田野冷落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胡笳十八拍》只是一首琴曲,虽表达的是悲怨之情,但也是“浩然之怨”。宋亡后,或许恰是有这类传播遍及的“不堪悲”、充满“浩然之怨”的曲子,才有了“心石铁”的对峙到底,从而使种族和文明的血脉不断于缕,不竭持续下去。八十多年后,当抗元的兵戈纵横于江南江北的时候,种族与文明终得以重生。
蔡琰生逢乱世,暮年家门不幸,再加上本身平生三嫁,其运气甚为盘曲。或许磨难是产生巨大艺术作品的源泉,恰是这些旁人未曾有过的经历,使得蔡琰给先人留下了传世佳构。她的成绩,她的才情,涓滴不弱于建安七子。介于几千年男尊女卑的黑钱,《后汉书》中蔡琰不被伶仃传记,这使得她没法与同期其他汗青人物并列。她的事迹也不入《儒林》、《文苑》等传记,而是被列于《后汉书·列女传》,篇名为“董祀妻”。《后汉书·列女传》中关于蔡琰的笔墨未几,但评价极高,说她“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
雁南征兮欲寄边心,雁北归兮为得汉音。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城头烽火未曾灭,疆场交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故里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平生辛苦兮缘分袂,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冰霜凛冽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闻陇水兮声哭泣,朝见长城兮路杳漫。追思昔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蔡琰,字文姬,陈留人。蔡琰之父蔡邕,为东汉末年闻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音乐家。蔡邕所著《琴操》一书,曾对《高山流水》、《广陵散》等汉族名曲在后代的广为传播进献甚巨。《后汉书·列女传》称蔡琰“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乐律”。在父亲的熏陶下,蔡琰自幼爱好音乐,并有较深的成就。《后汉书》李贤注引刘昭《小童传》中说,“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琰曰:第四弦。并不差谬。”
以下非注释。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行路难。去时怀土兮心无绪,来时别儿兮思漫漫。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疆场白骨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冽兮春夏寒,人马饥豗兮筋力覃。岂知重得兮入长安,感喟欲绝兮泪阑干。
身返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自思。
蔡文姬作的《胡笳十八拍》被郭沫若称道为“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赏识的长篇抒怀诗”。蔡文姬作的《胡笳十八拍》被郭沫若称道为“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赏识的长篇抒怀诗”。
以文采武功来看,曹操应当是汗青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一个连魏武帝都赏识倍至的人物,虽是女流,理应属绝顶人物。此人就是蔡琰。
南宋灭亡后,全中国的汉人都做了亡国奴。南宋遗民墨客汪元亮为身在狱中的文天祥弹奏《胡笳十八拍》,以抒江山破裂之“无穷之哀”。这一期间,《胡笳十八拍》在前南宋的旧臣逸官方很快传播开来。按照《琴书大全》的记录,此曲引发了空前的共鸣。有人说,“怊怅悲忿,思怨昵昵,多少情,尽寄《胡笳十八拍》。”并呈现了如“拍拍《胡笳》中音节,燕山孤垒心石铁”和“蔡琰思归臂欲飞,援琴奏曲不堪悲”等感念旧国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