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4页/共4页]
城头烽火未曾灭,疆场交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故里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平生辛苦兮缘分袂,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唐朝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李颀有《听董大弹胡笳》诗:“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就是对该曲内容的概括。现存的乐谱最早见于1425年发行的《奇异秘谱》本,称“大、小胡笳”,都是无歌词的器乐曲。可唱的琴歌《胡笳十八拍》,初见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孙丕显所刻的《琴适》中,也就是现在最风行的谱本,其歌词即文姬所作的“我生之初尚有为……”。音乐根基上用一字对一音的伎俩,带有初期歌曲的特性。从第一拍到第九拍,以落第十2、十三两拍,都有一个不异的序幕,有受汉朝相和大曲影响的陈迹。全曲为六声羽调,常用降低的徵音(升5)和模进中构成的高音(升1)作为调式外音。情感悲惨冲动,动人颇深。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得知暮年的老友蔡邕之女蔡琰在匈奴,便派使臣用重金将蔡琰赎回,而两个年幼的儿子却不得不留在匈奴。这段史实,被先人称为“文姬归汉”。蔡琰归汉后,悲叹本身运气多舛,现在固然安宁,母子却天各一方,毕生不得相见。在这类处境下,蔡琰写下了传播于世的《胡笳十八拍》。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儿号兮谁得知?与我存亡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瞻仰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ps:明后天,接少阁主台端。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中间)
重金赎回文姬,因而她写下了闻名长诗《胡笳十八拍》,论述了本身平生不幸的遭受。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调固然各有分歧,但都反应了蔡文姬思念故里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度冲突的痛苦表情。音乐委宛哀痛,扯破肝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