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章节,粉丝勿订,明天再更新[第2页/共4页]
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便是空,空便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注:(勿订本章,晚点更新,此为防盗章节)
“色便是空,空便是色”是劝人向善的根本。
15、统统众生皆自空寂,至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68、念佛民气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不过心净定。
典范五:
53、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存亡亦不奈我何。
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
1、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展转吞食,当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大笑无声,是因为真正的欢乐未及你的心底,或是喜极难以透露.
4、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统统处偶然,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冷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记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10、至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六祖宝贝坛经》
典范四:
“风动?帆动?仁者心动!
54、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心无挂碍故,无有可骇,阔别倒置胡想,究竟涅盘。”
23、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穷的容忍。
17、具有一颗忘我的爱心,便具有了统统。
佛教典范语句
出自金刚经:统统相皆是虚妄;统统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在佛法中谈“虚”字,应当不能与汉语古文中的“真假”观点相干。佛家说:统统皆为虚幻,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20、有别离心念佛是杂修邪念,无别离心念佛是专修专念。
出自《华严经》:当年佛祖拈花,惟迦叶浅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全部天下,得升天国!
39、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便是真如赋性,亦名自性平埋头是也。
33、众生身中有金刚佛,如同日轮,体明美满,泛博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闪现。
58、若悟至心本空,万法天然消殒。
苦海无边,转头是岸,
色便是空,空便是色
法尚应舍,何况不法?
1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佛家十大典范语录
51、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分袂,怨悠长,求不得,放不下。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72、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52、民气惟危,道心惟微,惟精唯一,允执厥中。
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能够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刻苦的灵魂,不忍拜别,因而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天国,谁入天国,天国不空,誓不成佛!”因而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18、永久扭曲别人美意的人,无药可救。
27、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49、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这句话也能够如许说“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天国未空、誓不成佛,天道无情、众生皆苦,尘凡六欲、我甘沉浮!当年我曾在佛祖面前立下大愿,为罪苦六道众生广设便利,令其摆脱、离苦得乐”这是大愿地藏王菩萨发下的弘誓大愿,这是大慈悲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