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嫡女归来之盛宠太子妃》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第一百九七回 负荆请罪[第4页/共4页]

顿了顿,对上二皇子不测与防备兼而有之的脸,对上永嘉侯如有所思的脸,持续说道:“若如许还不能让父皇消气,不敷以让百官万民口服心折,让边关的兵士们口服心折,儿臣另有个主张,永嘉侯府不是有丹书铁劵吗?儿臣虽年青,永嘉侯府祖上的彪炳战绩还是曾耳闻过的,当年第一代永嘉侯爷原是草泽寒微之身,得识于高祖,展转立下赫赫功劳,而后,高祖东征高丽,西伐鞑靼,南平苗司,三靖北疆,林家后辈前前后后共送了二十一条性命在疆场之上……高祖感念至深,这才例外于建国之初的八家功臣以外,另赐丹书铁券于永嘉侯府,言明可保永嘉侯府的爵位及身家性命一次。若父皇还不能息怒,定要知永嘉侯的罪,儿臣恳请父皇能看在丹书铁劵的份儿上,饶过永嘉侯这一次!”

皇上见为永嘉侯讨情的人比反对的多,内心本就稍稍有些倾斜的秤杆,就倾斜得更短长了,这会儿再听了二皇子的主张,他不由当真思考起来,只要林永继能将银子补上,他即便因着旧情从轻发落,也不怕百官和万民非议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因为一次弊端,便将其人果断的通盘否定了,也非明君所为不是吗?

铁御史等人或骑马或坐轿跟在囚车四周,其别人且不说,铁御史一张脸还没进城门,已是黑透了,等进了城门后,就更是更加的黑如锅底,且大有越来越黑的趋势。

永嘉侯负荆面圣的动静,二皇子又岂能不晓得,究竟上,这件事并不是永嘉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预谋的,以是二皇子才会一向到这时候才站出来,永嘉侯晓得揣摩皇上的心,二皇子又岂会不晓得?只要皇上心软了,他们便算是扳回一城,将来永嘉侯起复的但愿,也要大上几分了!

文武百官这才瞥见,本来他背上这道伤疤才是最吓人的,竟是将他全部背部都横着贯穿了,现在伤口虽早已愈合了,因当初伤得太重,伤疤却仍然非常狰狞,伤疤四周的肉也往里凹着,比皮肤要略淡一些,现在看着,尚且让人感觉不寒而栗,就不难设想,他当时伤获得底有多重,又是如何艰巨的才熬过了那一关,活到了本日的!

究竟上,从辽东到盛京,一起上永嘉侯也的确没有坐过囚车,一应吃穿用度都与铁御史等人差未几,只行动自在要受一些限定罢了,这也无可厚非,谁晓得半途会不会赶上劫人的,也要防着永嘉侯惧罪自戕甚么的不是吗?

反倒是以后蒙高祖世祖赐了丹书铁劵的几家勋贵,至今仍持续着荣光,固然他们的丹书铁劵上写的不过是“守注释臣”、“宣力之臣”之类的字样,底子不能与“建国辅运”相提并论。

柯阁老虽是百官之首,朝中半数以上的文官都惟他马首是瞻,却不会在这时候对永嘉侯和二皇子落井下石,柯阁老还等着二皇子一派持续与宇文承川一派斗下去,好叫自家渔翁得利呢,如何能够会傻到帮宇文承川断根停滞,让他的太子之位更加安定?

宇文策多么聪明通透之人,只看了永嘉侯一眼,再快速将铁御史几个的神采都溜了一遍,便已将该晓得的都晓得了个七七八八,不由暗自嘲笑,永嘉侯公然是一只老谋深算的老狐狸,既晓得操纵言论,也晓得揣摩皇上的心,看来就算他赔不齐统统的银子,更不消动用林家祖上以军功挣来的丹书铁劵,他的性命乃至身家爵位,已俱能保住无疑了。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