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道德经1》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上篇《道经》三十七章[第1页/共2页]

老子说:"心困而不能明理,闭嘴而不能说话,给你说个大略吧。至阴酷寒,至阳酷热;酷寒出于天,酷热出于地。阴阳订交,万物化生,这是万物产天生长的规律,但你看不到。存亡兴衰,时隐时现,日迁月移,道无时不在此中起着感化,但你却不见它的形迹。生有所始,死有所归,存亡循环,无有穷尽。这就是万物存亡之底子。"孔子说:"叨教游心于此的情境是如何的?"老子说:"这类境地,是至美至乐的境地,能够达到的,可称为贤人了。"老子所说的,恰是道的"道可道,非常道",它"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孔子由此得知,大道无形无迹、玄奥无穷,为六合之母之根,更贯穿到老子埋头工夫的关头,在于让内心回归浑厚真我的状况,而这,恰是一小我超凡入圣的涵养工夫之地点。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常道无道,常名知名。

"无"和"有"本原不异称呼相异,但都表现了"道"的深远奥妙。

能用言语说出来的"道",都不是永久的、终究的"道";能描述出来的"名",都不是永久的、终究的"名"。

[2]道:动词,说出。

4."名",是观点,能用言辞表达出来的,多带有主观色采,天然,它是有范围性的。而"道"是无影无形的,所谓"大道无形";"道"也不是观点和说话所能表达出来的,所谓"言不尽意"。

以是要常从"无"中贯穿"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贯穿万物产生的端倪。

老子警告孔子,他所学的所谓六经不过是陈腐的知识,远远不是道。道需求法天效地,与天然六合合一,察看六合万物,察看事物生长的规律,才气获得道;获得道,才气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穿,从而学乃至用,教养天下。孔子终究熟谙到此,以是老子说他得道了。

[3]道:名词,万物遵守的规律,即老子所说的"道"。

[5]有:六合万物构成并产生名物之状况。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8]。

--范应元

3."道"是规律,是真谛,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以是我们只要遵守,不能违背,不然,就是背道而驰,必定走向灭亡。

道[1]可道[2],非常道[3];

老氏悯夫世人逐末忘本,浸失真源,不得已而应机垂训,又恐人溺于言辞,弗能内观,故复示人以深意,必使反求诸己,欲其得意之,而入众妙之门以复其初,又能体是而行,以辅万物之天然,而同归于一也。宜深味之。

2."道"是《品德经》的核心机惟,它存在于六合万物构成之前的"无"中,又主宰并化生六合万物。这个"道",实际上就是对六合万物的规律性熟谙,即天然大道。

这不是普通的深远奥妙,而是深远又深远,奥妙又奥妙,这就是宇宙六合万物之统统奇妙的总门。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