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唐霸皇李恪》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唐朝的官职制度(下)[第6页/共8页]

先试之期,命举人谒于先师,有司卜日,宿张于国粹,宰辅以下,皆会而观焉,博集群议,讲论而退。礼部阅试之日,皆严设兵卫,荐棘围之,搜刮衣服,讥呵出入,以防假滥焉。

至于赋税毕集、判定不滞、户口无逃散、田亩守常额,差科均平、廨宇润色、馆驿如法、门路开通,如此之类,皆是平常职分,分歧计课。

自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始,鼓励官方学习技艺。而后,凡理科测验之年,同时停止武科。武科测验项目以骑射为主。考场由兵部主持。

文武科士人颠末复试合格后,按例别离赐与凭照,谓之“告身”。这类“凭照”犹现在之成分证。《通典·推举三》说:

别的,唐朝还另有一种特制推举,四年一次,称为“南选”。《通典·推举三》说:

武则天载初元年(公元689年)仲春,亲身在洛阳殿策问贡士,开后代科举轨制殿试之先例。不过,唐朝的殿试,只是在特别环境下才停止的,并没有成为轨制。

中正魏置……北齐郡县皆有之……隋初有,后罢而有州都。

流内之官,叙以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允可称,四曰恪勤匪懈。

唐五代的选官轨制

中品以下,四考皆中中者,进一阶;一中上考,复进一阶;一高低考,进二阶;

进士落第,是一种很高的名誉,当时人称之为“登龙门”。发榜以后,有曲江会、杏园宴、雁塔落款等活动。进士曲江大会,偶然天子还登紫云楼垂帘旁观。士子落第以后,并不当即授予官职,还要再颠末吏部测验,这类测验,叫做“省试”或“释褐试”。测验合格,才气授予官职。吏部复试分四个方面,据《通典·推举三》载:

唐朝常科测验科目很多。据《新唐书·推举志上》说:

贞观初,岁定京官望高者二人,分校京官、外官考,给事中、中书舍人各一人莅之,号监中外官考使。考功郎中判京官考,员外郎判外官考。厥后屡置监考,校考,知考使。自太宗定下这类轨制后,终唐一代,根基上没有多大窜改。这类考课事情,按规定必在岁终完成。这是为次年官员的选授供应根据。但在此前,中心的省、台、寺、监以及处所州郡各级机构的长官,先要对被考的部属职员停止品德才气的评定,并把他们当年的功过德才登上簿状,作为档案质料。其品级:流内官分九等,流外官分四等。定等以后,各机构的长官再调集被考人劈面宣读考核定见(被考人可对其考语提出贰言),通过后,注入簿册。至此,算是初审。接着,中心和处所各级机构遵循规定日期(京官限玄月十三日,外官限十月二十五日之前)把被考者的簿状送报尚书省。与此同时,尚书省又把部属各司和各道监察官所汇集到的有关官员的考课质料一并汇总,交考功司作为考校时的参考。

(二)地盘。在均田轨制下,唐朝职事官、散官、册封、勋官等都可按品级受职分田和永业田。据《新唐书·食货志五》载,一品有职分田12顷,二品10顷,递至九品2顷,皆给百里内之地。诸州都督、都护、亲王府官二品12顷,三品10顷,递至九品2顷50亩。武官、三卫中郎将、上府折冲都尉六顷,中府五顷五十亩,递至队正、队副80亩。别的,又有永业田,亲王100顷,职事官一品60顷,郡王、职事官从一品50顷,国公、职事官从二品35顷,县公、职事官三品25顷,递至九品2顷。上柱国30顷,柱国25顷,上护军20顷,护军15顷,散官五品以上给同职事官。如果职事官被解免者,则追回田亩,若被除名者,则仅受口分之田,若袭爵者,不另给田亩。这些规定,只是当局的一种限田办法,并不能实授其地。不过,《食货志五》说:“凡给田而无地者,亩给粟二斗”。但从白居易的《问议百官职田》看,唐朝官员从当局那边所得地盘支出首要还是靠职分田。职分田普通按每亩收六升的租率出佃,所谓“依品而授地,计田而出租”。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