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边关锁钥[第2页/共2页]
“是故我辈不能孤负中玄的厚望,务必把宣大经理伏贴!”王崇古握了握拳头说,“不袭故套,一新气象!”
但是,两人一时也不知从何动手,心中没底,遂堕入深思中,冷静地沿堡墙走了一圈,又进堡内检察一番,王崇古一指关隘:“去看看。”
“金湖,我说这些天我内心何故不结壮,本来关键在此!”王崇古镇静地说,旋即向不远处的亲随叮咛道,“传本部堂的号令,当场鞠问,速来禀报!”
“北虏掠朔州、应州,多是破此关入内。”大同巡抚方逢时道,“所谓烽火浸礼,此堡为最。”
“扶纪纲,正民风,用才杰,起事功,以挽刷颓靡之习!”方逢时复述着高拱书牍中的这几句话,腔调激昂,“中玄大开大合,要大干一番了!如此,则大明复兴有望!”
“好诗!好诗!”世人不知是总督口占还是吟诵别人之句,只好含混地、不约而同地赞叹道。大同总兵马芳刚想问甚么,见王崇古神采凝重,张了张嘴,又闭上了,世人见状,也都沉默无语了。
亲兵闻声奔去。方逢时不解地看着王崇古,见他脸上遽然间闪现出了笑意。
“岂止如此,”王崇古感慨着,“北边屯田荒凉,盐法阻坏。每年输边之费有增无减,拖累得举国怠倦极矣!长此以往,国度将有力支撑!”
王崇古仍不语,仿佛堕入沉思。他比高拱小三岁,同为嘉靖二十年进士,只是他一向在处所任职,前后出任知府、兵部道、按察使、布政使,直至宁夏巡抚、三边总督、宣大总督。虽为文官,却久历疆场,先年在本地剿倭,而后在北边御虏,多年烽火风霜,使他看上去比实际春秋要大些,经心修剪过的髯毛已然灰白,肥胖的脸庞上充满皱纹,唯有两只不大的眼睛,透出刚毅与机灵,为他增加了几分豪气。
方逢时两掌砸在一起,说:“但是,费钱很多,国库不支,却每吃败仗,委实令民气焦!”他俄然两眼放光,叫着王崇古的号说,“鉴川,中玄年兄出而主政,又深得皇上眷倚,甫上任就力推军政、边政改革,或可有转机!”
王崇古向前走了几步,世人刚要跟从,他摆摆手,表示止步,只唤方逢时上前,两人并肩在堡墙上踱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