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明首相》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二章[第2页/共3页]

“家舅言,已暗中防备,以防不测。”张四维道。

“喔!玄翁,此事体大,胡给谏必是细细踏勘,不敢草率。”张居正回应道。

高拱一扬手:“开胶莱河,罢议!”说着,起家往外走,“这会儿脑筋有些乱,好好理理思路再说。”

写毕,即唤张四维来见,叮嘱道:“督河工之职,不再任命;漕运总督之任,亦暂缓呈奏。”

张居正沉默,跟在高拱身后,进了中堂。刚一落座,高拱端起茶盏,边用盏盖悄悄拨拉着,边扫视着书案上的文牍,一眼瞥见胡槚的奏疏,不觉一惊,忙放茶盏,滚烫的茶水洒在手腕上,他轻声“呦”了一下,顾不得擦拭,就抓过阅看:

张居正忙道:“玄翁既有此议,居正必仰赞,无妨付诸廷议。”

“玄翁,此疏批交工部题覆?”张居正叨教道。

“由淮入海,如何?”高拱又问。

“海运?!”张居正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只是反复了一句,随高拱进了朝房。待高拱坐定,张居正走畴昔,坐在书案旁的一把椅子上,“玄翁,开胶莱河不就是为行海运吗?既然胶莱河不成开,海运恐不敢冒然行之。”

张居正惊得向后蓦地一仰,楞住了。

“胶莱河之议罢,漕运困难如何破解?被困死?!”高拱烦躁地大声道。他一心为漕运困难无解而忧愁,并未想那么多,是以对张居正的安慰便生出多少恶感。

张居正沉默,内心暗忖着:玄翁竟说出改“非翰林不入内阁”之制,委实令人震惊!

胶莱新河,始即测知其难成,然以其意出于玄翁,未敢遽行祖阁,故借胡掌科一勘。盖以胡为玄翁所亲信,又其人有识见,不随众觉得是非。且躬履其地,又非臆料遥度者,取信尤易也。今观胡掌科奏疏,明白洞切,玄翁见之,亦慨然请停。不必阻之而自罢矣!

新河之议,本出仆意,然非有用心也。今执事查勘详悉,明示不成,不循仆意,亦可谓无用心矣!愿即题止可也。盖可开则开以济运,所觉得国也;不成开则止,以免有利之害,亦所觉得国也。而我何与焉?其初献议之人,亦须善慰遣之,无让其失策,恐阻将来任事者之心。至于海有可通之路,闻之甚喜。但不知事果何如,殊切悬企。倘有下落,愿早见知,若得谐此,则于国有万分之利,而又无一毫之劳费,纵使新河可开,亦不及此,而况云不成耶!执事忠于谋国,勉强明尽,而又不依违顾望,徒事迎承,仆实心折之。

“千万不成!”曾省吾决然道,“当回书给胡槚,让他上疏,一旦上疏,开河之议就算胎死腹中了!”

胡槚接阅张居正函示,立即将早已备好的奏稿拜发。

张居正刚回到家,正在用晚餐,游七禀报:山东巡抚梁梦龙急足到。

高拱连连摆手:“不议便可预知其果,必是反对声一片。”

人回,草草布意,以安执事之心。抚、藩二员,亦乞告以仆意,恐其不喻,谓与初议相左,而意或有不畅也。

急足送来的,倒是胡槚的书牍。张居正展读,不由抚掌而笑,叮咛游七,“叫曾侍郎来见。”

高拱从开首行文的语气中,已发觉结论不妙,忙先省过中间,直接阅看结论:

又给梁梦龙修书:

“待毒手的事打理伏贴,再说改政体。”高拱顾自说着,“漕运之事,待多方咨访后再定。”说着,起家往外走,长叹了一声,“阁务不能停啊!”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