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十通品第二十八[第1页/共9页]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如梦忍?佛子,此菩萨摩诃萨知统统人间如梦。比方梦,非人间、非离人间,非欲界、非色界、非无色界,非生、非没,非染、非净,而有示现。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知统统人间悉同于梦,无有变异故,如梦自性故,如梦固执故,如梦性离故,如梦赋性故,如梦所现故,如梦无不同故,如胡想别离故,如梦觉时故。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六如梦忍。
菩萨闻此音,其心大欢乐,产生坚毅意,愿求诸佛法。
比方水中影,非内亦非外,菩萨求菩提,了世非人间。
菩萨观诸法,谛了悉如化,而行如化行,毕竟永不舍。
勤求于十力,处世而不住,无去亦无来,便利善说法。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贰心智通,知一三千大千天下众生心不同,所谓:善心、不善心、广心、狭心、大心、谨慎、顺存亡心、背存亡心、声闻心、独觉心、菩萨心、声闻行心、独觉行心、菩萨行心、天心、龙心、夜叉心、乾闼婆心、阿修罗心、迦楼罗心、紧那罗心、摩睺罗伽心、民气、非民气、天国心、牲口心、阎魔王处心、饿鬼心、诸难处众生心,如是等无量不同各种众生心悉别离知。如一天下,如是百天下、千天下、百千天下、百千亿那由他天下,乃至不成说不成说佛刹微尘数天下中统统众生心悉别离知。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一善知贰心智神通。
知世皆如化,不别离人间,化事各种殊,皆由业不同。
为欲利人间,专意求菩提,而常入法性,于彼无别离。
菩萨住此忍,普见诸如来,同时与授记,斯名受佛职。
众想如阳焰,令众生倒解,菩萨善知想,舍离统统倒。
十方诸众生,皆为想所覆,若舍倒置见,则灭人间想。
“佛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十种忍。”
虚空无体性,亦复非断灭,亦无种类别,智力亦如是。
化法拜别离,亦不别离法,此二俱寂灭,菩萨行如是。
“佛子,菩萨摩诃萨成绩无碍清净天耳,美满泛博,聪彻离障,了达无碍,具足成绩,于诸统统统统音声,欲闻、不闻,随便安闲。佛子,东方有不成说不成说佛刹微尘数佛,是诸佛所说、所示、所开、所演、所安立、所教养、所调伏、所忆念、所别离,甚深泛博、各种不同、无量便利、无量善巧清净之法,于彼统统皆能受持。又于此中若义、若文、若一人、若众会,如其音辞,如其聪明,如所了达,如所示现,如所调伏,如其境地,如其所依,如其出道,于彼统统悉能记持,不忘不失,不竭不退,无迷无惑;为他演说,令得悟解,终不忘失一文一句。如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五无碍清净天耳智神通。
佛以大慈悲,度脱化众生,度脱亦如化,化力为说法。
是故闻此音,其心得堪忍,安住而不动,修行菩萨行。
菩萨所入法,是佛所行处,于此能了知,其心无厌怠。
为求菩提故,专行向彼道,精进无退转,不舍众善轭。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告诸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通。何者为十?
成绩清净心,明彻大欢乐,知法从缘起,英勇勤修习。
“比方世有人,闻有宝藏处,以其可得故,心生大欢乐。
自住如空法,复为众生说,降伏统统魔,皆斯忍便利。
以求菩提故,其心无恐畏,闻法增英勇,供佛令欢乐。
获此如空智,永离诸取著,如空无各种,于世无所碍。
是名如梦忍,是以了世法,疾成无碍智,广度诸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