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第2页/共7页]
“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诃萨第七远行地。菩萨住此地,多作安闲天王,善为众生说证智法,令其证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统统诸所功课,皆不离念佛,乃至不离念具足统统种、统统智智。复作是念:‘我当于统统众生中为首、为胜,乃至为统统智智依止者。’此菩萨若发勤精进,于一念顷,得百千亿那由他三昧,乃至示现百千亿那由他菩萨觉得家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安闲示现,过于此数,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
无明与行动畴昔,识至于受现在转,爱取有生将来苦,观待若断边沿尽。
复以深心多供佛,于佛教中修习道,得佛法藏增善根,如金琉璃所磨莹。
金刚藏菩萨言:“佛子,从初地至七地,所行诸行皆舍离烦恼业,以回向无上菩提故,分得划一道故,然未名为超烦恼行。佛子,比方转轮圣王乘天象宝游四天下,知有贫困困苦之人,而不为彼众患所染,然未名为超越人位;若舍王身,生于梵世,乘天宫殿,见千天下,游千天下,示现梵天光亮威德,尔乃名为超越人位。佛子,菩萨亦复如是,始从初地至于七地,乘波罗蜜乘游行人间,知诸人间烦恼过患,以乘正道故,不为烦恼不对所染,然未名为超烦恼行;若舍统统有服从行,从第七地入第八地,乘菩萨清净乘游行人间,知烦恼不对不为所染,尔乃名为超烦恼行,以得统统尽超越故。佛子,此第七地菩萨尽超越多贪等诸烦恼众住此地,不名有烦恼者,不名无烦恼者。何故故?统统烦恼不现行故,不名有者;求如来智心未满故,不名无者。
百千天众皆欣庆,共在空中散众宝,华鬘璎珞及幢幡,宝盖涂香咸供佛。
初地攀登功德满,二地离垢三诤息,四地入道五顺行,第六无生智光照,
菩萨勤求最胜道,动息不舍便利慧,一一回向佛菩提,念念成绩波罗蜜。
发心回向是布施,灭惑为戒不害忍,求善无厌斯进策,于道不动即修禅,
解身不动具诸相,达声性离善开演,入于一念事各别,智者以此升七地。
摆脱月菩萨言:“佛子,此七地菩萨,为是染行?为是净行?”
是时天众心欢乐,散宝成云在空住,普发各种妙音声,告于最胜清净者:
法性本寂无诸相,如同虚空不别离,超诸取著绝言道,实在划一常清净。
“第一义智三昧道,六地修行心满足,立即成绩便利慧,菩萨以此入七地。
七住菩提功德满,各种大愿皆具足,以是能令八地中,统统所作咸清净。
“菩萨美满五地已,观法无相亦无性,无生无灭本清净,无有戏论无弃取,
菩萨既闻诸胜行,其心欢乐雨妙华,放净光亮散宝珠,扶养如来称善说。
若住第八智地中,尔乃逾于表情地,如梵观世超人位,如莲处水无染著。
大士修行摆脱门,转益大悲求佛法,知诸有为和合作,志乐决定勤行道。
随顺无明起诸有,若不随顺诸有断,此有彼有无亦然,十种思惟心离著。
金刚藏菩萨言:“佛子,彼悉超越,然但以愿求诸佛法故,非是自智察看之力;今第七地自智力故,统统二乘所不能及。比方王子,生在王家,王后所生,具足王相,生已即胜统统臣众,但以王力,非是独立;若身长大,艺业悉成,乃以独立超越统统。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初发心时,以志求大法故,超越统统声闻、独觉;今住此地,以自所行聪明力故,出过统统二乘之上。佛子,菩萨住此第七地,得甚深阔别无行、常行身语意业,勤求上道而不舍离,是故菩萨虽行实际而不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