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一[第3页/共8页]
统统诸佛刹,佛子悉充满,划一共一心,所作皆不空;
如来智所入,及以三转尽,彼诸如有尽,我愿方始尽;
一念知三世,而无有别离,各种时分歧,以示于人间。
为是众生故,而行各种施,王位及珍宝,乃至象马车,
“佛无等等如虚空,十力无量胜功德,人间最胜世中上,释师子法加于彼。
能信佛功德,察看于众生,知从人缘起,则兴慈念心:
多喜多爱乐,亦复多净信,极大英勇心,及以庆跃心,
如彼无尽期,我愿亦复然。如是发大愿,心柔嫩调顺。
修善无厌足,转求增胜道,如是好乐法,功德义呼应。
诸地妙义趣,此众皆欲闻,其心无胆小,愿为别离说!
尔时,诸大菩萨众一时同声向金刚藏菩萨而说颂言:
“佛子,此菩萨以大悲为首,广弘愿乐无能沮坏,转更勤修统统善根而得成绩,所谓:信增上故,多净信故,解清净故,信决定故,产生悲愍故,成绩大慈故,心无疲懈故,忸捏寂静故,成绩温和故,敬顺尊敬诸佛教法故,日夜修习善根无厌足故,靠近善知识故,常爱乐法故,求多闻无厌足故,如所闻法正察看故,心无依著故,不耽著利养、名闻、恭敬故,不求统统资生之物故,生如宝心无厌足故,求统统智地故,求如来力、恐惧、不共佛法故,求诸波罗蜜助道法故,离诸谄诳故,如说能行故,常护实语故,不污如来家故,不舍菩萨戒故,生统统智心如山王不动故,不舍统统人间事成绩出人间道故,集助菩提分法无厌足故,常求上上殊胜道故。佛子,菩萨成绩如是净治地法,名为安住菩萨欢乐地。
此众无诸垢,志解悉明洁,承事无量佛,能知此地义。”
“如来大仙道,奥妙难可知,非念离诸念,求见不成得。
忸捏自寂静,修行转坚毅,扶养无量佛,恭敬而尊敬。
“菩萨行地事,最上诸佛本,显现别离说,第一罕见难。
“佛子,菩萨住欢乐地,成绩多欢乐、多净信、多爱乐、多适悦、多欣庆、多主动、多英勇、多无斗诤、多无恼害、多无瞋恨。佛子,菩萨住此欢乐地,念诸佛故生欢乐,念诸佛法故生欢乐,念诸菩萨故生欢乐,念诸菩萨行故生欢乐,念清净诸波罗蜜故生欢乐,念诸菩萨地殊胜故生欢乐,念菩萨不成坏故生欢乐,念如来教养众生故生欢乐,念能令众生得好处故生欢乐,念入统统如来智便利故生欢乐;复作是念:‘我转离统统人间境地故生欢乐,靠近统统佛故生欢乐,阔别凡夫地故生欢乐,近聪明地故生欢乐,永断统统恶趣故生欢乐,与统统众生作依止处故生欢乐,见统统如来故生欢乐,生佛境地中故生欢乐,入统统菩萨划一性中故生欢乐,阔别统统怖畏毛竖等变乱生欢乐。’何故故?此菩萨得欢乐地已,统统怖畏悉得阔别,所谓:不活畏、恶名畏、死畏、恶道畏、大众威德畏,如是怖畏皆得永离。何故故?此菩萨离我想故,尚不爱本身,何况资财,是故无有不活畏;不于他所企求扶养,唯专给施统统众生,是故无有恶名畏;阔别我见,无有我想,是故无有死畏;自知死已,决定不离诸佛菩萨,是故无有恶道畏;我所志乐,统统人间无与等者,何况有胜!是故无有大众威德畏。菩萨如是阔别惊怖毛竖等事。
不贪于利养,唯乐佛菩提,一心求佛智,专精无异念。
非初非中后,非言辞所说,出过于三世,其相如虚空。
相视咸恭敬,统统悉专仰,如蜂念好蜜,如渴思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