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梵行品第十六[第3页/共9页]
两足尊所念报恩,心如金刚不成沮,于佛所行能照了,天然修习菩提行。
无量无数诸三昧,菩萨一念皆能入,于中想智及所缘,悉善了知得安闲。
十方众生无有量,天下虚空亦如是,发心无量过于彼,是故能生统统佛。
出世三世统统佛,成绩人间统统乐,增加统统胜功德,永断统统诸迷惑。
或现始修殊胜行,或现初生及削发,或现树下成菩提,或为众生示涅槃。
一微尘中无量刹,无量诸佛及佛子,诸刹各别无混乱,如一统统悉明见。
净与不净各种解,胜劣及中悉明见,统统众生至处行,三有相续皆能说。
欲知统统诸佛法,宜应速发菩提心,此心功德中最胜,必得如来无碍智。
“为利人间发大心,其心遍及于十方,众生国土三世法,佛及菩萨最胜海。
“佛子,复置此喻。借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阿僧祇天下成坏劫数;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此诸劫数无有能得知其边沿。有第二人,于一念顷,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劫数。如是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此十方阿僧祇天下成坏劫数,可知边沿;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故故?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天下成坏劫数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悉知统统天下成坏劫尽无余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知长劫与短劫划一,短劫与长劫划一;一劫与无数劫划一,无数劫与一劫划一;有佛劫与无佛劫划一,无佛劫与有佛劫划一;一佛劫中有不成说佛,不成说佛劫中有一佛;有量劫与无量劫划一,无量劫与有量劫划一;有尽劫与无尽劫划一,无尽劫与有尽劫划一;不成说劫与一念划一,一念与不成说劫划一;统统劫入非劫,非劫入统统劫。欲于一念中尽知前际、后际,及现在统统天下成坏劫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初发心大誓寂静了知统统劫神通智。
慈心泛博遍众生,悉愿疾成统统智,而恒无著无依处,离诸烦恼得安闲。
开示统统妙境地,尽除统统诸停滞,成绩统统清净刹,出世统统如来智。
畴昔将来及现在,统统劫数无边量,此诸劫数犹可知,发心功德无能测。
“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十方天下不成说,一念周行无不尽,好处众生扶养佛,于诸佛所问深义。
已住究竟一乘道,深切奥妙最上法,善知众生时非时,为好处故现神通。
各种思惟妙功德,善修无上第一业,于诸胜行恒不舍,专念天生统统智。
于诸人间不别离,于统统法无妄图,虽观诸法而不取,恒救众生无所度。
诸佛色相寂静身,及以划一妙法身,聪明无著所应供,悉以发心而得有。
十方天下诸众生,欲解便利意所行,及以虚空际可测,发心功德难知量。
菩萨于一毛孔中,普现十方无量刹,或有杂染或清净,各种业作皆能了。
发心能离业烦恼,扶养统统诸如来,业惑既离相续断,普于三世得摆脱。
禅定摆脱诸三昧,染净因起各分歧,及以先世苦乐殊,净修佛力咸能见。
众生业惑续诸趣,断此诸趣得寂灭,各种漏法永不生,并其习种悉了知。
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修梵行时,应以十法而为所缘,作意察看,所谓:身、身业、语、语业、意、意业、佛、法、僧、戒。应如是观:为身是梵行耶?乃至戒是梵行耶?若身是梵行者,当知梵行则为非善、则为不法、则为浑浊、则为臭恶、则为不净、则为可厌、则为违逆、则为杂染、则为死尸、则为虫聚。若身业是梵行者,梵行则是行住坐卧、摆布顾视、屈伸俯仰。若语是梵行者,梵行则是音声风息、唇舌喉吻、吐纳抑纵、凹凸清浊。若语业是梵行者,梵行则是起居问讯、略说、广说、喻说、直说、赞说、毁说、安立说、顺俗说、显了说。若意是梵行者,梵行则应是觉、是观、是别离、是种类别离、是忆念、是各种忆念、是思惟、是各种思惟、是把戏、是眠梦。若意业是梵行者,当知梵行则是思惟、寒热、饥渴、苦乐、忧喜。若佛是梵行者,为色是佛耶?受是佛耶?想是佛耶?行是佛耶?识是佛耶?为相是佛耶?好是佛耶?神通是佛耶?业行是佛耶?果报是佛耶?若法是梵行者,为寂灭是法耶?涅槃是法耶?不生是法耶?不起是法耶?不成说是法耶?无别离是法耶?无所行是法耶?分歧集是法耶?不随顺是法耶?无所得是法耶?若僧是梵行者,为预流向是僧耶?预流果是僧耶?一来向是僧耶?一来果是僧耶?不还向是僧耶?不还果是僧耶?阿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