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穿到古代当名士》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7|捉虫[第2页/共3页]

从当时起,他们的间隔就越拉越远。

桓元娘直视着他,缓缓点头:“兄长想错了,不是祖父硬逼我入宫的,而是那宋家三郎配不上我。元娘宁作豪杰妾,不作庸□□,本身情愿嫁给周王为妃嫔。”

他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元娘,你听兄长的,我桓家世代书香门庭,立品持正,岂可为了攀附皇亲而背弃婚盟?”

“如何避无可避?”桓凌站在堂前,垂眸望向祖父,黢黑的眼瞳中凝着一道逼人的光彩:“元娘已订了夫家,有约书为证,本来不在礼聘嫔妃之列。可我在宋家却传闻,我与元娘才出孝时宋家大哥便来议过亲,我们家却说元娘在待选之列,要他们退还当年父亲写的文书……”

她站起家望向桓凌,倔强地问:“我生在如许的人家,自幼知书达礼,将来如何能与那样的纨绔共度平生?大哥只说那是父亲订的婚约,不成变动,我却觉得,父亲对我爱如令嫒,若晓得他变成如许,定然也不会逼我嫁畴昔刻苦!”

父母过身后,他们兄妹一向是相依为命,共同熬过了守孝这几年。桓凌在祖父面前还能据理力图,对着元娘却不由得放低了声音,暖和地问:“元娘,你可晓得宫中为周王选妃之事?你年纪已到了,若留在京里不免要进宫应选,不如大哥这就送你到武平结婚……”

和身为皇宗子、权势无穷的周王比,你能对劲么?祖父与叔伯们能对劲么?

门子只来得及喊一声“凌大爷”,那道身影就已纵入角门。他乃至来不及在门前上马,闯出来几步后才勒住马,翻身跃下,顺手扔下缰绳,直奔正堂。

桓老太爷撩起眼皮抬,暴露冷厉的神采,看向这个固执的孙子:“你觉得我们家是为攀附权贵才退了这婚事的?”

桓凌看着那张和本身一样固执的脸,终究想明白了甚么,苦笑着说:“宋三弟还在我们家时,就是新泰十四年,就几乎中了秀才。当时是学政于大人怕他太早落第易生骄惰之心,决计将他的黜落下去,以后父亲也压着他不准再考。而新泰十六年……乡试之年,父亲猝然过世,他陪着我们一起摒挡的后事,你还记得么?

桓凌的神采垂垂沉重,冷静叹了一声。

宋举人气得神采发青,看了他儿子一眼。宋时却平静很多,乃至带着几分轻松之色朝他点了点头:“齐大非偶,父亲不必再想,还是好聚好散吧。”

固然中间他曾随父回京插手过一次大计,可那回他们父子是在外住的堆栈,只到桓家拜访了一次,没有了畴前朝暮相处的亲热。

桓凌眉心微拧,辩论道:“宋时年年与我有手札来往,信中也常与我论读书所得,考据极精,字字皆有出处,不是为俗务波折研习经学的人。祖父若肯看,我这就拿来。”

他叫人托出宋举人与桓先生订婚的手札,以及一枚宋举人当作聘礼送去的汉玉佩,拱手道:“我家已将聘书、聘礼退还,请大人也将先叔父的手札还予我吧。”

四月初八下午,正赤日高悬,照得行人纷繁避到荫凉下时,却有一道穿戴青色儒服的身影顶着骄阳策马冲进都城,踏尽长街,突入城东二条胡同一座高悬着“桓府”牌匾的大宅。

桓凌惊诧道:“宋三弟配不上你?谁说的!宋三弟与你年貌相称,又雅好读书,你们结婚后必然能琴瑟调和,齐眉举案……”

他还觉得那只是临时的冷淡,宋时跟元娘结婚后就该是他的家人,还会像畴前那样跟他一起读书论史,或是同朝为官,却不料本日竟是他们桓家要背弃婚盟,堵截两家的情分。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