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穿到古代当名士》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302|第 302 章[第1页/共4页]

两位教员则亲身去处于知州申明此事,请州衙给门生安排领导,再预备下几亩上田,等他们寻到野生雄性不育水稻后做尝试田。

“俯天涯天涯, 今来古往,人物如流……”

――这回或许就能找到我国杂交水稻的老父亲“野败”的老祖宗!

他挥手号召门生们下去跳舞,本身也入乡顺俗地起了身,捧了一盏酒递向桓凌:“请师兄满饮我这盏酒,与我一起了局共鉴本地民风。”

宋时憋了一起的诗兴, 到海南岛上终究开释了出来, 对着海边耸峙的天涯石吟了一阙宋词。

这一年多都在外驰驱, 也没回京过年,目睹着再过两个月又是新年,且叫他们放松玩儿两天。

门生们不怕刻苦,只怕不能多学些东西!

门生们不累!

他们在汉中、滨海经济园里都辟有尝试田种些杂交各种瓜豆之类,已经选育出很多好种类。跟他们来海南的这些门生,在家时也都做过野生授粉的苦工,没有不熟谙“杂交”这个观点的。

不求衣紫着绯,但盼青史留名!

喝,前几年还只要和尚叫他“老爹”,现在都有从五品的知州叫他“老先生”了。

“然以肥料肥田,实如人豢养牛马。虽得日日饱食者肥壮,饮食不周者肥胖,然肥瘦易改而骨骼身形难变。驮马即使日蚀石米,不能长成大宛天马,于粮谷亦是如此,故而改肥料不如改其种类。”

桓院士仿佛已经被他们打动,门生们便只眼巴巴地看向宋院长。宋时公然也被他们的精力打动,慈爱地笑道:“我与你们桓先生早知你等好学,已在广西定了合用的器具,只等过几日水稻扬花便带你们下田。”

桓凌抬手接过酒盏,一饮而尽,眼中倒映着满庭灯火,含笑握住了他的手:“好。这场中尽是知心成心的少年人,我们畴昔凑凑热烈也正合适。”

于大人诉罢忠贞,起家向座下两位客人深施一礼,慷慨义烈地踏出二堂,步入孟冬的炎炎骄阳下。

门生们仿佛已看到告终出扇面般丰富穗子的水稻;看到其上粒粒饱满的稻粒;看到秋收后晒场上堆积如山的粮谷……

本地土民更是热忱,听闻他们是大儒,也不问是真是假,学问深浅,便奉美酒好菜来接待。族中老幼吹箫鼓乐,少年男女于庭前献艺,跃竹而舞,看得门生们也心驰神荡,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于知州寂然点头:“宋大人与侯爷尽管放心,下官必经心极力促进此事。哪怕一年两年不成,只要本官还在任上,必然极力全面。”

宋时说得淡定,听的人却淡定不起来,于知州乃至仓促起家,打翻了茶杯,带着一身水渍上前问道:“先生是说,这类孤雌无雄的稻花结了别处雄花的籽,就能种出亩产四百斤往上的良种?”

岂止不动,仿佛还要再拖拖,莫非是要拖到扬花?就是要趁扬花时上甚么肥,也该提早把肥料备下吧?

不过杂交水稻的道理通俗,不易解释,他们对本地官民就只取了个最简朴的,也最让人没法回绝的说法――

泅水返来,还能喝口清甜冰冷的椰汁,吃上本地罕见的亚热带生果,饭食则有肥鸡、醢肉、珍鲜海味,一年两熟的占城香稻……

说不定能比当初宋院长与桓先生献上的吉祥“十三穗”穗子更多,结粒更多!

两位先生畴前用鸳鸯尺、比目车传情,这拆人伉俪的东西却不知又要取个甚么名儿。可不敢再沾鸳鸯比翼之类,不然倒有些自拆良伴的不吉利之嫌。

崖州自知州以下官员都在旁侍宴,见他们似有兴趣,便举杯劝道:“此地民风殊异中原,却也别有野趣。下官们初来时也多有不适,厥后为官日久,便也觉土民热忱浑厚,却不过其美意,每尝与之共乐。两位老先生与门生们难获得这天涯天涯,何妨也试着入乡顺俗,只当体尝域外民风?”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