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第 301 章[第1页/共4页]
宋时缓缓抬眼看向桓凌,眸中藏着几分疑问,更多的倒是全然的依靠和信赖,想听他说出更好的建议。
宋时苦思冥想,想想得脸上容光渐褪,眉头渐紧,双唇抿得用力,本来鲜润的唇色都透出淡淡粉白。他师兄本来也抱着与师弟联诗诉情、互剖襟曲的兴趣,可见他为着一首诗如许伤神,那里还想何为么诗?
等他想想第一句该写甚么。
就写他们一起上乘用新橡胶轮胎的体验。
他们在滨海做出蒸汽机,已经有了制作汽缸的经历;西北又盛产石油,有炼制柴油、汽油的技术;现在又采到了能产出真正天然橡胶的橡胶草……将这几样技术连络起来,就有望造出汽车了!
宋院长不由得看了他的院士一眼,伸臂环过桓凌的后颈,在他肩头拍了拍,指尖的热度仿佛穿透了几层单衣:“还是我们桓院士的憬悟高啊!我们这科学院今后还得加上个环保专业。弄了这么多化工厂,还真把环保教诲放到第一名。”
馆里不存理科类文籍,只存放符合标准、论证确切的新论文。眼下或许只能存放论文和研讨院本身编订的文献合辑,但在能够想见的将来,这些论文便会合结为期刊,或再被人完美成书,一代代堆集下去……
陕西有油田,更有炼油塔,在他们本处所官那几年就修起了柏油路。套上胶轮的马车在大道上安稳如舟,伴着笃笃马蹄与车轴偶尔的吱纽声将他们奉上了又一程旅途。
父皇还心疼他,特地叫人从陕西修了进河套的铁道,来回关内只消两三天工夫。
以后这两套房舍就按着经济园尝试室的标准安插起来。装修划一后,本来主院的尝试室都原封不动搬畴昔,摆在内院的望远镜也放进了东邻家的花圃里,中间陈列桌椅画架,便利察看职员随时记录星子位置。
就作柏梁体,一人一句,对个三五百句……
这下不消怕轮胎在高温的处所熔化,夏天也能开胶轮车了!
两人都穿戴官袍,合照之前掸平了衣纹,松散济楚,面庞在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拍照时两人只是并肩而立,直视镜头,姿式并不特别密切;但是洗出照片来,本身都能看出照片上两情面义融融,眉梢眼角缭绕着一片旖旎气场。
自畴前辈学者们到桓宋理学研讨院观光过一次, 就有第二次,第三次……人数还在不断增加。老前辈们不但本身听课、论道、做尝试, 更要提挈后辈、号召亲朋故交乃至理学上的对家一起到研讨院开眼界。
桓凌谦善道:“及不上院长雄才大略,目光长远。”
宋时看着两家大人拜托后辈时的期盼和严峻,不由要感慨一声不幸天下父母心。
他不但派领导,更送了宋时一队好马,几头骆驼,并很多风干牛肉和炒米、奶酪、酥油做干粮。草原上另有獐、狍、鹿、兔、黄羊、野鸟,雨后一圈圈发展的蘑菇,他们一起寻觅矿脉,一起考查草原上可食用或不成食用的生物质源,录下了厚厚一沓舆图,一秘闻册。
如许的照片送人不太合适啊……
都城地价本就贵, 宋时这座小院更是出了三元的风水宝地, 一条街上的房价都被抬到了两千两往上。紧邻着他们的两间宅第更是有价无市,就是他们亲身捧着银子上门,对方也不肯卖, 倒是情愿无偿赁给他们, 只求后辈们能在他们座下读书。
不过橡胶草只能取根熬胶,拔了就不能复活,还是得买些地种下这草,图他个“可持续生长。”
他们将草一起种到榆林,借了当初杨阁老在榆林炼兵时建的橡胶厂精炼橡胶,先给本身弄了一车胶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