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第 302 章[第2页/共4页]
宋时听了他们所问,点头道:“我自幼随父亲做亲民官,这些年来一向在研讨化肥,于今已将可用之肥将及研发遍,可贵再有进益。”
他也听过宋三元在汉中种吉祥的故事,必然依样儿给他们备下上好的水田,最有经历的老农,再派人去汉中买最新的化肥。若能种出比上回桓侯在御前献上的更好的吉祥嘉禾,莫说种上一年两年,一任两任,就是他到任期后直接辞了官在这里种上一辈子都值!
不过杂交水稻的道理通俗,不易解释,他们对本地官民就只取了个最简朴的,也最让人没法回绝的说法――
桓凌抬手接过酒盏,一饮而尽,眼中倒映着满庭灯火,含笑握住了他的手:“好。这场中尽是知心成心的少年人,我们畴昔凑凑热烈也正合适。”
于知州寂然点头:“宋大人与侯爷尽管放心,下官必经心极力促进此事。哪怕一年两年不成,只要本官还在任上,必然极力全面。”
宋时手上身一用力,将桓凌从座上拉起,脚步轻巧地走向那排跳着竹竿舞的少年。他固然没跳过竹竿舞,但小学时也跳太长绳,抓得住节拍,身材又矫捷,试了几下便跳得有了模样。桓凌也是个惯会蹴鞠,学过骑射的人,眼力准、身法好,看着竹竿开合,别人的脚步行动,不久也便会跳了。
宋时不知是该欢畅职位更高了,还是感慨被叫老了,心机庞大地看着那位满面髭须的于知州,扯出一抹笑容:“于大人说得是,少年人应当活泼些,下去与土民同乐一番也好。”
“俯天涯天涯, 今来古往,人物如流……”
非论是好学哪一科的门生,自幼年束发读书开端,受的都是兼济天下的教诲。传闻能种出更好的粮谷,天然当作甲等大事来办,哪怕担搁学业也在所不吝。
泅水返来,还能喝口清甜冰冷的椰汁,吃上本地罕见的亚热带生果,饭食则有肥鸡、醢肉、珍鲜海味,一年两熟的占城香稻……
两位先生畴前用鸳鸯尺、比目车传情,这拆人伉俪的东西却不知又要取个甚么名儿。可不敢再沾鸳鸯比翼之类,不然倒有些自拆良伴的不吉利之嫌。
宋时憋了一起的诗兴, 到海南岛上终究开释了出来, 对着海边耸峙的天涯石吟了一阙宋词。
趁便请两位大人将他的拳拳报君之心报于圣上和朝廷诸公……
――这回或许就能找到我国杂交水稻的老父亲“野败”的老祖宗!
“先生神情疏旷,舞姿娴雅,真有魏晋名流之风。”
门生们仿佛已看到告终出扇面般丰富穗子的水稻;看到其上粒粒饱满的稻粒;看到秋收后晒场上堆积如山的粮谷……
下田?
崖州自知州以下官员都在旁侍宴,见他们似有兴趣,便举杯劝道:“此地民风殊异中原,却也别有野趣。下官们初来时也多有不适,厥后为官日久,便也觉土民热忱浑厚,却不过其美意,每尝与之共乐。两位老先生与门生们难获得这天涯天涯,何妨也试着入乡顺俗,只当体尝域外民风?”
海南四时长夏,气候暖和温润,正月间气候正和京中夏季差未几。若不是特别端肃,讲究穿着松散的,正幸亏海边游泅水,学学贤人与曾点“浴乎沂,风舞乎雩,咏而归”的风彩。
实在浅显种植稻中也有雄性不育株,但是很难百分百遗传不育性状。凭他们现在的知识和技术,更不要想那种高难的研讨,干脆直接跟着大能的脚步,往海南来寻野生不育稻更能够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