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濒湖脉学》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3章[第2页/共4页]

〔主病诗〕濡为亡血阴虚病,髓海丹田暗已亏。汗雨夜来蒸入骨,血山崩倒湿侵脾。寸濡阳微自汗多,关中其奈气虚何。尺伤精血虚寒甚,温补真阴可起 。濡主血虚之病,又为伤湿。

结(阴)

细(阴)

扁鹊云∶软为虚,牢为实。失血者,脉宜沉细,反浮大而牢者死,虚病见实脉也。《脉诀》言∶骨间疼痛,气居于表。

伏脉,重按着骨,指下裁动(《脉经》)。脉行筋下(《刊误》)。《脉诀》言∶寻之似有,定息全无,殊为舛谬。

代脉,动而中断,不能自还,因此复动(仲景)。脉至还入尺,很久方来(吴氏)。脉一息五至,肺、心、脾、肝、肾五脏之气,皆足五十动而一息,合大衍之数,谓之平脉。反此则止乃见焉,肾气不能至,则四十动一止;肝气不能至,则三十动一止。盖一脏之气衰,而他脏之气代至也。《经》曰∶代则气衰。滑伯仁曰∶若无病,羸瘦脉代者,危脉也。

革脉,弦而芤(仲景),如按鼓皮(丹溪)。仲景曰∶弦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抟,此名曰革。男人亡血失精,妇人半产漏下。《脉经》曰∶三部脉革,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时珍曰∶此即芤弦二脉相合,故均主失血之候。诸家脉书,皆觉得牢脉,故或有革无牢,有牢无革,混合不辨。不知革浮牢沉,革虚牢实,形证皆异也。又按∶《甲乙经》曰∶浑浑革革,至如涌泉,病进而危;弊弊绰绰,其去如弦绝者死。谓脉来浑浊革变,急如涌泉,出而不反也。王贶觉得溢脉,与此分歧。

〔主病诗〕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饮左关应软散。右关软散 肿, 居两尺魂应断。

〔体状诗〕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其本来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

牢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脉经》)。扁鹊曰∶牢而父老,肝也。仲景曰∶寒则牢坚,有安稳之象。沈氏曰∶似沉似伏,牢之位也;实大弦长,牢之体也。《脉诀》不言形状,但云寻之则无,按之则有。云脉入皮肤辨息难,又以牢为死脉,皆孟浪错误。

有病而气血乍损,气不能续者,只为病脉。伤寒心悸脉代者,复脉汤主之,怀胎脉代者。其胎百日。代之存亡,不成不辨。

〔主病诗〕伏为霍乱吐几次,腹痛多缘宿食停。蓄饮老痰成积聚,散寒温里莫因循。食郁胸中双寸伏,欲吐不吐常兀兀。当关腹痛困沉沉,关后疝疼还破腹。伤寒,一手脉伏曰单伏,两手脉伏曰双伏,不成以阳证见阴为诊。乃火邪内郁,不得发越,阳极似阴,故脉伏,必有大汗而解。正如久旱将雨,六合阴暗,雨后庶物皆苏之义。又有夹阴伤寒,先有伏阴在内,外复感寒,阴盛阳衰,四脉厥逆,六脉沉伏,须投姜附及灸关元,脉乃复出也。若太溪、冲阳皆无脉者,必死。《脉诀》言∶缓缓发汗。洁古以附仔细辛麻黄汤主之,皆非也。刘元宾曰∶伏脉不成发汗。

〔体状诗〕芤形浮大软如葱,按之旁有中心空。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贱红。

〔相类诗〕弦来端直似丝弦,紧则如绳摆布弹。紧言其力弦言象,牢脉弦长沉伏间。(又见长脉)〔主病诗〕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疟缠身。浮沉迟数须别离,大小单双有重轻。寸弦头痛膈多痰,寒热 瘕察左关。关右胃寒亲信痛,尺中阴疝脚拘挛。弦为木盛之病。浮弦支饮外溢,沉弦悬饮内痛。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大主虚,弦细拘急。阳弦头痛,阴弦腹痛。单弦饮癖,双弦寒痼。若不食者,木来克土,必难治。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