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濒湖脉学》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3章[第1页/共4页]

动乃数脉,见于关高低,无头尾,如豆大,厥厥摆荡。仲景曰∶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此三焦伤也。成无己曰∶阴阳相搏,则虚者动,故阳虚则阳动,阴虚则阴动。庞安常曰∶关前三分为阳,后三分为阴,关位半阴半阳,故动随虚见。《脉诀》言∶寻之似有,举之还无,不离其处,不往不来,三关沉沉。含混乖谬,殊非动脉。詹氏言其形鼓励如钩、如毛者,尤谬。

革脉,弦而芤(仲景),如按鼓皮(丹溪)。仲景曰∶弦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抟,此名曰革。男人亡血失精,妇人半产漏下。《脉经》曰∶三部脉革,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时珍曰∶此即芤弦二脉相合,故均主失血之候。诸家脉书,皆觉得牢脉,故或有革无牢,有牢无革,混合不辨。不知革浮牢沉,革虚牢实,形证皆异也。又按∶《甲乙经》曰∶浑浑革革,至如涌泉,病进而危;弊弊绰绰,其去如弦绝者死。谓脉来浑浊革变,急如涌泉,出而不反也。王贶觉得溢脉,与此分歧。

〔主病诗〕结脉皆因气血凝,老痰结滞苦沉吟。内生积聚外痈肿,疝瘕(假)为殃病属阴。结主阴盛之病。越人曰∶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浮结外有痛积,伏结内有积聚。

濡(阴,即软字)

〔体状诗〕弱来有力按之柔,柔细而沉不见浮。阳堕入阴精血弱,白头犹可少年愁。

〔主病诗〕弱脉阴虚阳气衰,恶寒发热骨筋痿。多惊多汗精力减,益气调营急早医。寸弱阳虚病可知,关为胃弱与脾衰。欲求阳陷阴虚病,须把神门两部推。弱主气虚之病。仲景曰∶阳堕入阴,故恶寒发热。又云∶弱主筋,沉主骨,阳浮阴弱,血虚筋急。柳氏曰∶气虚则脉弱,寸弱阳虚,尺弱阴虚,关弱胃虚。

涣散不收,如杨花涣散之象(柳氏)。戴同父曰∶心脉浮大而散,肺脉短涩而散,平脉也。心脉软散,怔忡;肺脉软散,汗出;肝脉软散,溢饮;脾脉软散, 肿,病脉也。肾脉软散,诸病脉代散,死脉也。《难经》曰∶散脉独见则危。柳氏曰∶散为气血俱虚,底子离开之脉,产妇得之生,妊妇得之堕。

濡脉,极软而浮细,如帛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有(《脉经》),如水上浮沤。帛浮水中,重手按之,顺手而及之象。《脉诀》言∶按之似有举还无,是微脉,非濡也。

〔体状诗〕芤形浮大软如葱,按之旁有中心空。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贱红。

弦(阳中阴)

〔体状主病诗〕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女人半产并崩漏,男人营虚或梦遗。

结脉,来往缓,时一止复来(《脉经》)。《脉诀》言∶或来或去,聚而却还。与结无关。仲景有累累如循长竿曰阴结,蔼蔼如车盖曰阳结。《脉经》又有如麻子摆荡,旋引旋收,聚散不常者曰结,主死。此三脉,名同实异也。

十动一止一年殂,更观气色兼形证。两动一止三四日,三四动止应六七。五六一止七八朝,次第推之自无失。戴同父曰∶脉必满五十动,出自《难经》;而《脉诀》五脏歌,皆以四十五动为准,乖于经旨。柳东阳曰∶古以动数候脉,是吃紧语。须候五十动,乃知五脏缺失。古人指到腕臂,即云见了。夫五十动,岂弹指间事耶?故学人当诊脉、问证、听声、观色,斯备四珍而无失。

〔体状诗〕动而中断不能还,复动因此作代看。病者得之犹可疗,平人却与寿相干。

〔相类诗〕中空旁实乃为芤,浮大而迟虚脉呼。芤更带弦名曰革,血亡芤革血虚虚。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