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碧血剑(下卷)(新修版)》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第50章 袁崇焕评传(9)[第4页/共4页]

邵武暑中闲坐

在这幅画上题诗的共有十九人,此中有和尚三人,另有几个是袁的幕僚。值得重视的是,有八小我在十到处所提到了黄石公、赤松子、圯上的典故,这决不会是偶尔征象。这典故是说张良立了大功以后,随即退隐,才制止给猜忌残暴的刘邦所杀。在此次饯别宴中,袁崇焕的朋友们必然夸大必须“功成身退”,大师对于天子的狠毒手腕都深具戒心,以是在诗中一再鉴戒。[2]

魏忠贤身后,拥戴他的无耻大臣被称为“逆党”,或杀头,或放逐,或夺职,民气大快,在“宁锦大捷”中冒功的人也都被断根了。

据冯承钧译、沙不列撰《明末奉使罗马教廷耶稣会士卜弥格傅》:崇祯三年,澳门葡人队长率士卒四百、大炮十尊出境效力。广州巨商恐失把持中西贸易之利,厚赂朝臣,加以禁止。后葡军队长公沙的西劳阵亡于登莱。《碧血剑》小说略取其意。

他评张良偕力士在博浪沙以铁椎行刺秦始皇,误中副车,还算荣幸,事前无周到打算,本来胜利机遇不大,张良当时还是个少年,行动有些儿戏,那也难怪了。

袁崇焕在报功的奏章中,力称功绩最大的是满桂。[1]他和满桂向来很有定见抵触,但在奏章中力称宁弘远捷以满桂之功居多,可见光亮磊落,至公忘我。

这一役明朝称为“宁锦大捷”,是明军对清军第二次血战胜利。

他到了广州,去光孝寺旅游,踏足佛地,不由想到平生杀人甚多,和环境大不调和,[7]但是那也只是感到不调和罢了。豪杰豪杰,一往无悔,却也不必对菩萨低头,不必对杀了该杀之人有甚么遗憾。

最嫌吟未稳,鹦鹉已先知。

他在回广东故里途中,颠末大庾岭时写了一首诗,感念天启对他的知遇之恩。[6]贰心中明白,天启是个昏君,但是对待本身实在很好。

魏忠贤这时更叫一名御史弹劾袁崇焕主张和议,“设策太奇”,进犯他没有去救锦州。袁崇焕在如许的压力之下,只得自称有病,要哀辞职。魏忠贤立即批准,派兵部尚书王之臣去代替。[3]

[7]袁崇焕〈过诃林寺口占〉:“四十年来过半身,望中祇树隔尘凡。现在着足空王地,多了畴前学杀人。”“空王”是指释迦牟尼。

朱由检当时虚岁是十八岁。他生于万历三十八年十仲春,实在只十六岁另八个月。

但魏忠贤还是不对劲。以是虽有宁锦大捷,袁崇焕却得不到甚么重赏,只升官一级。阿谀魏忠贤的官员却稀有百人是以大捷而升官,来由是在朝中策划有功,连魏忠贤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从孙,也是以而封了伯爵。魏忠贤是寺人,没有儿子,只好大封他侄儿,封他侄儿的儿子。

七月,袁崇焕达到北京,崇祯[3]召见于平台,那是在明宫左安门。[4]崇祯见到袁崇焕后,先大加慰劳,然后说道:“建部跳梁,已有十年了,国土沦亡,辽民涂炭。卿万里赴召,忠勇可嘉,统统平辽方略,可具实奏来!”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