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袁崇焕评传(9)[第3页/共4页]
陈子壮是广东南海人,和袁同科中进士、陈是探花。他在作浙江主考官时出题目讽刺魏忠贤,因此被罢官。袁陈两人同亲同年,又志同道合,友情天然非同平常。陈子壮在崇祯时起复,做到礼部侍郎,厥后在广东九江起兵抗清,败北被俘,不降而死,也是广东闻名的民族豪杰。当时与袁经常在一起集会的,另有几个会做诗的和尚。
天启的儿子都已短命,有些后妃怀了孕,也都被客氏和魏忠贤设法弄得流产,以是没有儿子。由他亲弟弟信王由检接位,年号崇祯。
李斯为秦丞相,给秦二世、赵高殛毙,临刑时对儿子感喟说:“畴前做布衣时,同你牵了黄犬出东门玩耍,多么清闲安闲。现在已不成得了。”袁崇焕说:当年秦始皇要摈除本国客卿,你上甚么〈谏逐客书〉,劝止了秦皇,留下来做丞相,如果当日你心甘甘愿的走路,本日岂不成以清闲安闲的带了儿子、牵了黄犬出东门玩耍吗?(这首诗已含有激流勇退之意,也表示:既要做大官,不免难逃给天子杀头的运气。)
七月,袁崇焕达到北京,崇祯[3]召见于平台,那是在明宫左安门。[4]崇祯见到袁崇焕后,先大加慰劳,然后说道:“建部跳梁,已有十年了,国土沦亡,辽民涂炭。卿万里赴召,忠勇可嘉,统统平辽方略,可具实奏来!”
不过他对于天启天子,还是非常感激的。他本来是一个七品知县,自天启二年到七年夏天,短短的五年半之间,几近年年升官,中间还跳级,直升到“巡抚辽东、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实在算是飞黄腾达。他自发升官太快,曾上疏推却。他说在同中进士的诸同年中,官职最高之人和他也差着好几级,为了要做部下武将的表率,请天子收上升赏的成命。天子批覆说:你接连三次谦辞,品德很好,但你功绩大,升官是应当的。[5]
这一仗大捷,葡萄牙的红衣大炮是有功绩的。明朝这时本来已摈除了葡萄牙人的上帝教布羽士。布羽士波尔、米克耳两人见到明清交兵,有机可乘,便策动澳门的葡人,向明朝供应军费和炮手。明朝因而派遣已摈除了的教士。本来奥妙布道变成了公开,多量葡萄牙教士和炮手进入中国。[2]厥后中国在本国教士和技师指导之下自行铸炮。所铸成的大炮也封了官,称为“安国全军平辽靖虏将军”,还派官祭炮,请将军发威破敌。满人要直到数年以后,才因投降的明人之助而开端锻造大炮。
魏忠贤这时更叫一名御史弹劾袁崇焕主张和议,“设策太奇”,进犯他没有去救锦州。袁崇焕在如许的压力之下,只得自称有病,要哀辞职。魏忠贤立即批准,派兵部尚书王之臣去代替。[3]
第一次宁弘远捷是天启六年正月,第二次宁锦大捷是七年蒲月,相隔一年零四个月。在这短短的十六个月之间,袁崇焕加强了明军的战役力,抢筑了锦州的防备工事,恪守在清军的后路,使皇太极有后顾之忧,不敢久攻宁远。同时清军先攻锦州不克,再攻宁远,气势已挫。可见袁崇焕这十六个月中的筹办事情收到了很大效果。如果能多一些战役期间,局面当然更有改进。
袁崇焕在报功的奏章中,力称功绩最大的是满桂。[1]他和满桂向来很有定见抵触,但在奏章中力称宁弘远捷以满桂之功居多,可见光亮磊落,至公忘我。
这一役明朝称为“宁锦大捷”,是明军对清军第二次血战胜利。
邵武暑中闲坐
崇祯道:“五年复辽,便是方略,朕不吝封侯之赏。卿其尽力以解天下倒悬之苦!卿子孙亦受其福。”袁崇焕谢恩归班。崇祯暂退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