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自序:享受生命里的无上美妙(2)[第3页/共3页]
这里说的五戒是佛教的底子戒,凡是佛弟子都应当尽力来受持和遵循的。它包含五项内容:一不杀生,二不盗窃,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喝酒。
需求夸大指出的是,只要皈依三宝的佛弟子才气够受持五戒。也就是说,受持五戒的人必须起首要皈依三宝才气够。没有皈依三宝而受持五戒,就比如不打地基而建高楼大厦一样,迟早会功亏一篑的。
戒律是佛陀生前针对分歧的人别离制定的各种平常行动标准。以是,佛教中的戒律有很多种。团体上说,分为声闻戒和菩萨戒。声闻戒有五戒、十戒和具足戒之分。菩萨戒又称为“三聚净戒”:一是摄律仪戒,意义就是“诸恶莫作”;二是摄善法戒,意义就是“众善推行”;三是饶益有情戒,意义就是“以善用便利来好处统统众生”。
佛经号称有十二部,内容浩大纷繁,无所不容,就是佛陀针对分歧的人们和分歧的环境来讲的。此中,乃至另有佛陀为牧牛人说的如何牧牛的内容。
当然,小我的才气始终有限。再加上佛法本身广博高深,我也不敢包管我本身受用的,就必然对其别人管用。就像我对一名朋友说过的,佛法就像药一样,终究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看的。一碗药你看来看去,看上一年也看不好病的。并且,分歧的病也是要分歧的药来治的。如果你把医治头痛的药用来治胃病,当然就不能如愿以偿。
更切当地说,一方面,《般若波罗蜜》这本书是作者十多年来学佛参禅的体味。另一方面,这本书也是一种尝试,一种将白话文的佛经浅显易懂化的一种尝试。
别的,五戒的受持和皈依三宝一样,是要人本身来作决定的。遵循佛教常例,如果不是出于本人自发和志愿,皈依和受戒都是无效的。
别的,削发人的首要目标,并非“看破尘凡”的悲观避世,而是要信奉佛陀的教诲,“学为人师,行动世范”。要像佛陀那样博学多闻,要能够指导人们去走正道,去过清净安乐的幸运糊口,要能够帮忙人们离开苦海,求得摆脱才行。
总之,不管在家还是削发,都是为了求得小我的摆脱,为了好处众生的目标。遵循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说,“佛教徒本有四众,有削发男女二众,有在家男女二众。削发二众负方丈佛法的任务,在家二众负护持佛法的任务,分解为两重的教团,以是佛教并不是要求大家都削发。很多佛教典范,特别是大乘典范如《维摩诘经》和《优婆塞戒经》,都是奖饰在家学佛的。”
总之,写作这本书的目标,是为了让人们体味到佛法的实在脸孔。第一,佛法不是科学。第二,佛法是大聪明。第三,学习佛法能够毕生受用无穷。第四,佛法能够让人们心生欢乐,永离烦恼痛苦。就像《心经》里所说的:“能除统统苦,实在不虚”。
持戒有哪些好处呢?犯戒又有甚么不好呢?
坚信之人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家修行的人,一种是削发修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