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自序:享受生命里的无上美妙(2)[第2页/共3页]
一不杀生,意义就是要慈心于仁,就是不因本身的私心而去殛毙生命来谋取私利。
三不邪淫,意义就是要贞良守礼,就是不作非分的欲乐享用。如果严格起来穷究的话,不但是男女间的情欲和性欲,就连过分的食欲和睡欲等等欲乐享用,也都在禁戒范围以内。
别的,五戒的受持和皈依三宝一样,是要人本身来作决定的。遵循佛教常例,如果不是出于本人自发和志愿,皈依和受戒都是无效的。
需求特别夸大一点的是,不管是从佛教的教义来讲,还是从佛陀所制定的轨制来讲,削发都只是少数人的事情。究竟上,削发是有很多限定的,比如,要颠末父母答应,不是回避刑法,也不是回避负债的等等。特别是在佛教昌隆期间,削发人的资格要求更是非常严格的。比方,唐朝时闻名的玄奘法师削发的时候,就需求颠末保举和测验等很多手续才行。
这可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曲解啊!由此可见,实际中的人们对佛教的体味真是太少了。
归根结底,只要能够让人们记着:“诸恶莫作,众善推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并试着尽力去做,那么,我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这里说的五戒是佛教的底子戒,凡是佛弟子都应当尽力来受持和遵循的。它包含五项内容:一不杀生,二不盗窃,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喝酒。
总之,不管在家还是削发,都是为了求得小我的摆脱,为了好处众生的目标。遵循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说,“佛教徒本有四众,有削发男女二众,有在家男女二众。削发二众负方丈佛法的任务,在家二众负护持佛法的任务,分解为两重的教团,以是佛教并不是要求大家都削发。很多佛教典范,特别是大乘典范如《维摩诘经》和《优婆塞戒经》,都是奖饰在家学佛的。”
凡是来讲,这世上只要两种人,一种是信佛之人,一种是不信佛的人。信佛的人又有两种,一种是初信之人,一种是坚信之人。初信是指信佛所说,信佛所教,但还没有停止皈依三宝典礼的人。坚信之人就是自发志愿地皈依三宝并向佛看齐的人。
如果感觉本身一时还达不到五戒所要求的,也能够挑选临时不受戒。或者,能够挑选此中的一条伶仃来受戒,量力而行。比如,有的人天生不喝酒,他便能够先受不喝酒戒;有的人天生就未曾盗窃过,他就完整能够先受不盗窃戒。能做到哪条戒,便能够先受哪条戒,其他戒眼下做不到,也能够挑选临时不受。
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大智度论的故事》里摘引佛陀的话说道:“很多人倘若不灭除五项可骇、五项罪、五种怨,那么,在有生之年,身心都会尝到无量忧?;并且到了后代,就会坠入恶道里。人如果没有过五项可骇、五项罪、五种怨,那么,在有生之年,身心都会弥漫着欢愉;到了后代,也会出世天上的乐土。由此可知,大师必然要阔别五项可骇才好:第一是杀生,第二是盗窃,第三是淫欲,第四是妄言,第五是喝酒。”
佛陀又说,如果人持戒而终不违犯的话,就会有五种功德。哪五种功德呢?第一,是能够心想事成,随心所欲。第二,是统统的财产会越来越多,并且无有损少。第三,是所到之处,世人敬爱。第四,是好名声遍及四方,天下尽知。第五,是命终后必生天上。
遵循佛的轨制,削发人该当过着清净无染而简朴节俭的糊口,以重视佛教教理的研讨和禅定的修习为主。除了平常糊口的必须品外不蓄私财,不做买卖,不算命看相称等。在德行上要为在家修行者建立榜样,作出表率,并为他们讲说佛法,惩恶止恶,安抚病苦,需求时救人于危难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