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令人心想事成的月光宝盒(1)[第2页/共4页]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第五部分,是佛法的菩萨乘(大乘)的修行法门:四弘誓愿,四无量心,四摄六度。
一句话,佛陀平生所教诲的,不过就是如何去熟谙宇宙人生的本相,如何去离开人生的磨难,如何去过上安平和乐的清净糊口。以是说,佛教的总法门就是:“诸恶莫作,众善推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传闻,唐朝的白古易听到后,很不觉得然,说这连三岁小孩儿都晓得的啊。奉告他这句话的老衲人就说,三岁小孩儿都晓得的事理,八十岁的老夫却一定能做到啊。
“六合人物,无生不终”,就是说,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包含人类和植物在内,没有任何人和任何事物是能够永久存在的。没有造物主,也没有全能的上帝,更没有永久不灭的灵魂存在。统统都是人缘和合而生,人缘散尽后,统统便回归于寂灭,而不复存在。也就是说,“缘起法”是宇宙万有的无上法例,是诸佛的法身,也是佛法的底子地点。
10.六根,别离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4.照见,简朴的解释就是“体发觉知和感悟”的意义。由“观”而“照”,因“照”而见。
揭谛揭谛,般罗揭谛,般罗僧揭谛,菩提僧莎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终但是,有次我在偶然中,对比了《心经》的梵文歌曲,发明玄奘法师的这个版本并非原汗原味的翻译,好象此中遗漏了一些甚么。厥后找到另一名佛经汉译大师鸠摩罗什的《心经》版本,一下子就明白遗漏的是甚么了。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心经》,全称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全文以下:
14.十八界,别离是:“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认识界”。
20.四弘誓愿,就是菩萨发愤成佛时所发的四个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统统苦,实在不虚。
8.四大,佛教里的“四大”不是指人们凡是觉得的“酒、色、财、气”,而是指有着“坚、湿、暖、动”这四种机能的“地、水、火、风”。佛教以为,“地、水、火、风”这四大就是天下的根基构成。天下上的统统,包含生命,无一不是这四大临时的假合窜改而成的。简朴地说来,就是和合而生,分离而灭,成坏无常,虚幻不实。以是说天下的本质实在是“四大本空”的。
9.五蕴,别离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简朴地说,蕴是堆积的意义,五蕴就是构成我人色身与心识的五种类别。也就是说,色蕴是指各种可见的物质征象。受蕴是指各种感官感受。想蕴是指各种思惟设想。行蕴是指各种意志行动。识蕴是指各种知觉认识。
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阴空,度统统苦厄。
临济义玄
换句话说,一部《心经》就是全部佛法的精华地点,涵蕴了“理明、信深、愿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等修学步调,总结概括了佛法的全数内容。《心经》的汉文版本有很多。此中,最为常见于世的,是唐朝玄奘法师翻译的版本,也就是人们凡是所说,全文不连标点在内共260字的《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以下:
第一部分,是佛法的根基教义:观安闲,菩萨,般若波罗蜜,照见,五蕴皆空,度,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