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首发[第1页/共4页]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1,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y^u)时2。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p9)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崖。钦■化为大鹗(6)1,其状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h*)2,见(xi4n)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鵕(j)n)鸟,其状如鸱(ch9),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3,见(xi4n)则其邑()大旱4。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西皇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铁,其兽多麋()、鹿、麋(zu$)牛1。
【译文】再往北三百七十里,是座不周山。在山上向北能够瞥见诸■山,高高的居于岳崇山之上,向东能够瞥见泑泽,是黄河泉源所潜伏的处所,那泉源之水喷涌而收回浑浑泡泡的响声。这里有一种特别贵重的果树,结出的果实与桃子很类似,叶子却很像枣树叶,开着黄色的花朵而花萼倒是红红的,吃了它就能令人消弭烦恼忧愁。
【注释】1不周之山:即不周山。据前人讲,因为这座山的形状出缺而不全面的处所,以是叫不周山。山的西北部不全面,风从这里刮出,称为不周风。传说山形出缺而不全面的启事,是共工与颛顼争帝位时发怒触撞形成的。2原:“源”的本字。水源。浑浑泡泡:描述水喷涌的声音。
【注释】1员:通“圆”。柎:花萼。是由多少萼片构成,处在花的外轮,起庇护花芽的感化。
——防盗章节防盗章节——
【译文】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是座西皇山,山南面多出产金,山北面多出产铁,山中的野兽以麋、鹿、麋牛居多。
西北三百里,曰长沙之山。泚(c!)水出焉,北流注于泑(y#u)水,无草木,多青、雄黄。
【注释】1毛:指毛物,就是祭神所用的猪、鸡、狗、羊、牛等畜禽。少牢:当代称祭奠用的猪和羊。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莱山,其木多檀(t2n)楮(ch(),其鸟多罗罗,是食人。
【译文】总计西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尾,自钤山起到莱山止,一共十七座山,路过四千一百四十里。此中十座山的山神,都是人的面孔而马的身子。另有七座山的山神都是人的面孔而牛的身子,四只脚和一条臂,扶着拐杖行走,这就是所谓的飞兽之神,祭奠这七位山神,在毛物顶用猪、羊作祭品,将其放在白茅草席上。别的那十位山神,祭奠的典礼,在毛物顶用一只公鸡,祭奠神时不消米作祭品;毛物的色彩要杂而不必纯一。
【译文】再往西北四百二十里,是座钟山。钟山山神的儿子叫做鼓,鼓的形貌是人的脸面而龙的身子,他曾和钦■神联手在昆仑山南面杀死天神葆江,天帝是以将鼓与钦■诛杀在钟山东面一个叫■崖的处所。钦■化为一只大鹗,形状像浅显的雕鹰却长有玄色的斑纹和红色的脑袋,红色的嘴巴和老虎一样的爪子,收回的声音如同晨鹄鸣叫,一呈现就有大的战役;鼓也化为鵕鸟,形状像普通的鹞鹰,但长着红色的脚和直直的嘴,身上是黄色的斑纹而头倒是红色的,收回的声音与鸿鹄的鸣叫很类似,在哪个处所呈现那边就会有水灾。
【注释】1鸾鸡:传说中的一种鸟。2穰:庄稼丰熟。
凡西次二(经)[山]之首,自钤(qi2n)山至于莱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马身。其七神皆人面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为飞兽之神。其祠之,毛用少(sh4o)牢1,白菅(ji1n)为席,其十辈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鸡,钤而不糈(x();毛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