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首发[第1页/共5页]
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棕枏(n2n),其草多条1,其状如韭,而白华黑实,食之已疥。其阳多■(y()琈(f*)之玉,其阴多铜。注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此中有流、赭(zh7)2,以涂牛马无病。
【译文】再往西一百七十里,是座南山,到处是粟粒大小的丹沙。丹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渭水。山中的野兽大多是猛豹,而禽鸟大多是布谷鸟。
【注释】1铁:这里指能够提炼成铁的天然铁矿石。以下同此。2葵:即冬葵,也叫冬寒菜,是当代首要蔬菜之一。3葱聋:前人说是野山羊的一种。4翠:指翠鸟,又叫翡翠鸟,大小近似于燕子,头大而身材小,嘴倔强而直,额部、枕部、背部的羽毛以苍翠,暗绿色为主,耳部的羽毛是棕黄色,颊部、喉部的羽毛是红色,翅膀上的羽毛主如果黑褐色,胸下的羽毛是栗棕色。喙:鸟鲁的嘴。
【译文】再往西五十二里,是座竹山,山上到处是高大的树木,山北面盛产铁。山中有一种草,称呼是黄雚,形状像樗树,但叶子像麻叶,开红色的花朵而结红色的果实,果实表面的色彩像赭色,用它沐浴便可治愈疥疮,又能够医治浮肿病。竹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渭水,竹水的北岸有很多的小竹丛,另有很多青色的玉石。丹水也发源于这座山,向东南流入洛水,水中多出产水晶石,又有很多人鱼。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小猪却长着红色的毛,毛如簪子粗细而尖端呈玄色,称呼是豪彘。
【注释】1麋:即麋鹿,毛色淡褐,背部较浓,腹部较浅,而雄性有角。因它的角像鹿角又不像,头像马头又不像,身子像驴身又不像,蹄子像牛蹄又不像,所之前人又称作“四不像”。
【注释】1旄牛:即牦牛。麢:即羚羊,形状像羊而大一些,角圆锐,爱幸亏山崖间活动。麢,同“羚”。麝:一种植物,也叫香獐,前肢短,后肢长,蹄子小,耳朵大,体毛棕色,雌性和雄性都没有角。雄性麝的脐与生殖孔之间有麝腺,分泌的麝香可作药用和香料用。
【译文】再往西三百二十里,是座嶓冢山,汉水发源于此,然后向东南流入沔水;嚻水也发源于此,向北流入汤水。山上到处是碧绿的桃枝竹和鉤端竹,野兽以犀牛、兕、熊、罴最多,禽鸟却以白翰和赤鷩最多。山中有一种草,叶子长得像蕙草叶,茎干却像桔梗,开玄色花朵但不成果实,称呼是蓇蓉,吃了它就会令人不生养孩子。
【注释】1錞:凭借。这里是坐落、高踞的意义。2采石:据前人说是一种彩色石头,就像雌黄之类的矿物。
【译文】再往西一百五十里,是座时山,没有花草树木。逐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渭水。水中有很多水晶石。
【译文】再往西二百五十里,是座騩山,它坐落在西海边上,这里没有花草树木,却有很多玉石。淒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采石、黄金,另有很多粟粒大小的丹沙。
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其阳多铜,其阴多铁1。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茎,实在如枣,能够已聋。其草多条,其状如葵2,而赤华黄实,如婴儿舌,食之令人不惑。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其兽多葱聋3,其状如羊而赤鬣(li6)。其鸟多(穀)[榖](),其状如翠而赤喙()4,能够御火。
又西百八十里,曰大时之山,上多(穀)[榖](g^u)柞(zu^)1,下多杻(ni()僵(ji1ng),阴多银,阳多白玉。涔(qi4n)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净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