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综]权奸复国的可行性报告》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89章 混战(五)[第3页/共4页]

小天子点点头,又问道:“不知本日的诗会是以何为题?”

直至送小天子回宫,诸葛正我终究寻到机遇与慕容复暗里说上一句。“密州那边已传来动静,赵挺之公然不洁净。”说到此处,诸葛正我不由抬眸看了慕容复一眼。目睹慕容复神采安静,他终是忍不住道。“……我总感受,此事与你脱不了干系!”

慕容复便在这时上前得救道:“师兄,这是我们数日火线见过面的赵公子,这么快便忘了?”

“东坡诗会”发源于元祐元年,慕容复在汴京郊野置业为苏轼的起复入朝停止拂尘宴。慕容复离京后,这处别业归苏轼统统。苏轼向来好客,三不五时便聘请上老友亲朋去别业喝酒作乐。只因大伙皆是文人,宴席上便免不得做诗为兴。光阴一长,很多学子与百姓皆慕名而来共同参与这桩风雅之事,“东坡诗会”由此申明鹊起。到了元祐三年,慕容复返京,又建议辩论会,常常以治政期间碰到的行政困难停止辩论,激发世人评断,由此更吸引了很多朝堂职官的目光。直至本日,这仲春一轮的“东坡诗会”早已成为汴都城中的又一风行风向标,每当诗会开端,不但官员士子纷繁参与,便是四周百姓也扶老携幼赶来旁听,热烈程度比庙会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以刘挚为首的朔党中人未曾为挽留吕大防做过半分尽力,却在太皇太后闪现出要起复苏轼任左相一职时有志一同地上疏道:“赵挺之虽为小人,但他弹劾苏轼的罪名却并非空穴来风。”而自苏轼去官后,留在朝中的蜀党残存却对这左相之位不置一词。

“好教赵公子晓得,自客岁起,我们这诗会便改了端方,乃是一场诗会、一场辩论会,轮番停止。本日,正轮着辩论会。”黄庭坚见小天子兴趣勃勃来参与诗会,不免有些汗颜。

但是这话说来,小天子倒是有些不觉得意。

太皇太后见裹着一身绯袍的赵挺之趴在殿上瑟瑟颤栗,狼狈地好似一只肉虫子,心中更是一阵讨厌,当下道:“来人!给我剥去他的官袍,托付有司论罪!”

大宋建国百余年,历代帝王几时见过这等场面?小天子本是一心看好戏,此时见了殿上那成箱的金石古玩、珠宝玉器、地契银票,几近令人目不暇接,而有些佳构竟比宫中保藏更加精美,终是忍不住尖声叫道:“你这狗才!贪婪狡猾、剥削无耻,如此搜刮民脂民膏,你眼中可另有君父!”

小天子跟着起家,阴测测隧道:“吕相,你识人不清,朕如何放心由你担负宰执统领百官?”说罢,也摔袖而去。

黄庭坚见小天子神采冷然已然心下一沉,目睹苏轼前来拜见小天子,他仓猝上前一步将慕容复扯了下来,低声嗔道:“你如何能让官家看新党的报纸?”本来这《浦城风雨》恰是章惇指派弟子所办的报纸,而章惇办的报纸站的天然是新党的态度,鼓吹的也天然是新党的思惟。苏轼去官,《汴京时报》只哀叹朝廷少了一员干将、百姓少了一名好官;《浦城风雨》却直指此乃党争之故,应将参与党争之人如数问罪。

此时新任右相刘挚正立在朝堂上,可朝堂诸公都心知肚明太皇太后口中所指的右相乃是苏轼。能够立在朝堂上的大臣多是人精,目睹太皇太后怒发冲冠,再回想太皇太后一向以来对苏轼的保护,在没摸清情势前竟是谁也不敢出头为赵挺之说话。

小天子也好似早已风俗了与慕容复的这般相处,当下笑着向慕容复拱手揖道:“还请先生教我。”

赵挺之目睹这些赃物竟是堆满了小半个大庆殿,亦知局势已去,当下如烂泥般瘫倒在地,只痛哭流涕地要求:“官家饶命!官家饶命……”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