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吕公著的新局面[第4页/共4页]
苏轼公然无愧他嘴炮之王的称呼,翌日上朝,他捏着这份调令将自吕公著以降的一众朔党成员全骂了个遍。因为照端方慕容复的确不该在此次调职,太皇太后又是苏轼的超等粉,朔党高低一时竟被苏轼骂了个狗血淋头。但是,苏轼虽说大发神威,御使中丞刘挚却又一力对峙:“吏部虽有错误,但朝廷政令不成朝令夕改。调令既已签发,慕容复仍得到差。”
慕容复如此开门见山,吕公著不由微微一怔。司马光过世以后,刘挚、梁焘等朔党成员已多次在本身的面前泣泪表示“必尽废新法,告慰司马温公的在天之灵”。但是吕公著生性沉稳又曾有牧守处所的经历,在政事上不知比贫乏牧民官经历的司马光老道多少。吕公著心知肚明新法虽说多有弊端,但也绝非一无是处。只是他自知本身这左相之位托赖司马光保举,他本人又与司马光是至好,实不忍违背他的遗言。
小天子见高太后声色俱厉,不由扁扁嘴,心不甘情不肯隧道:“孙儿知错。”
但是,关于调任这回事并非慕容复此行的重点。是以在简朴声明态度以后,慕容复敏捷进入了他真正想谈的话题。“司马相公驾鹤西去,但是心愿未了。来日新法如何,不知吕相心中可有成算?”
慕容复漫不经心肠一展衣袖,沉声道:“现在主少国疑朝局多变,恰是风雨飘摇之时。这个时候,更需求勇于任事之人稳定局面。论资格、论才调,这满朝高低有谁能与吾师争锋?”
吕公著晓得,即便是在最后一刻,对于要不要用慕容复一事司马光仍旧踌躇不决。但是吕公著毕竟爱才,量戋戋八品官也闯不了大祸,因此只道:“虔州险恶如同放逐,慕容大人,你当真无怨无悔?”
元祐元年玄月,官家奉先帝灵牌入宗祠后,朝堂上产生了两件大事:其一,太皇太后拜吕公著为左相;其二,三年一度的官员考评事情结束,国史院编修慕容复被平调至江南西路的虔州虔化县任县令。
“开口!”高太后一拍扶手,怒道。“刘中丞一片公心,你身为天子怎能以这等阴私的心机来推断他?此非为君之道!”
高太后见小天子梗着脖子一脸不甘心的模样,亦是微微感喟,低声道:“祖母都是为你好。官家,等你长大了你便明白了。”说着,又扭头对淑寿公主道。“淑寿,国度大事,你不该过问,下去罢。”
吕公著听到慕容复提起这个话题,立时面色一冷,怫然道:“这不是慕容大人能过问的。”吕公著虽已晓得操纵报纸摆布言论进而影响朝局一事原是慕容复为幕后推手,但他历经数朝资格深厚,仍不以为慕容复能有这个资格与本身坐而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