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吕公著的新局面[第3页/共4页]
苏轼公然无愧他嘴炮之王的称呼,翌日上朝,他捏着这份调令将自吕公著以降的一众朔党成员全骂了个遍。因为照端方慕容复的确不该在此次调职,太皇太后又是苏轼的超等粉,朔党高低一时竟被苏轼骂了个狗血淋头。但是,苏轼虽说大发神威,御使中丞刘挚却又一力对峙:“吏部虽有错误,但朝廷政令不成朝令夕改。调令既已签发,慕容复仍得到差。”
吕公著充耳不闻,点头道:“苏子瞻光亮磊落,这是你的意义。慕容复,你多思善谋,汝师若为右相,政事必定出自你门下。”
淑寿公主正值花期,她的婚事却因为神宗的过世而担搁了下来。高太后原觉得慕容复当殿拒婚后,淑寿公主与慕容复的事便算畴昔了。想不到,孙女竟从未健忘慕容复。“国度大事,你即使身为公主,这也不是你能插嘴的!”高太后怒道,“是谁在你面前乱嚼舌根?”
元祐元年玄月,官家奉先帝灵牌入宗祠后,朝堂上产生了两件大事:其一,太皇太后拜吕公著为左相;其二,三年一度的官员考评事情结束,国史院编修慕容复被平调至江南西路的虔州虔化县任县令。
自从淑寿公主在金明池救太小天子以后,他们姐弟俩的豪情已愈发深厚。此时见高太前面露不悦,淑寿赶快出声道:“祖母,是儿臣缠着官家说的……”
吕公著本来对慕容复很有几分顾忌,即使慕容复的话字字句句说中贰苦衷,他也仍对与蜀党合作一事踌躇不决。只是现在见慕容复提起苏轼时那溢于言表的敬慕崇拜,吕公著又不由暗自发笑,惊觉本来慕容复也不过是个年方弱冠的宦海新丁。吕公著毕竟忠忱为国,疑虑顾忌之心一去,便又想起了司马光的临终遗言。
吕公著长声一叹,慨然道:“子瞻,真君子也!”
直到踏上马车远阔别去,慕容复终究忍不住放声大笑。苦心策划多年,他这个胡蝶终究使汗青的过程稍稍偏转了一点方向。司马光未曾尽废新法便放手西去,吕公著虽德高望重可在朝中却并无本身的嫡派权势。本日慕容复凭口舌之利令吕公著认识到除了朔党以外,他还能挑选蜀党为他的打手,并且这个打手更合他的情意。吕公著老迈年高,毕竟要依仗苏轼来施政。只要苏轼坐稳右相的位置,对新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便能制止汗青上因新旧两法的多次几次而引发的国力耗损,进而停止党争。至于朔党与洛党的蝇营狗苟胶柱鼓瑟,前有掐架王苏轼,后有《汴京时报》的个人聪明,又有何可惧?
“祖母,便依了淑寿姐姐罢!”小天子也跪地求道,“莫非您要天下人都说我们皇家忘恩负义么?”天下人如何看皇家,以小天子现在的见地,他实在并不介怀。但是,朔党高低尊奉太皇太后却不把他当回事,这已让小天子心生不满。是以,只如果能让朔党不痛快的事,他都情愿去做。
太皇太后感喟着回到后宫,她的孙女淑寿公主又闯了出去,跪地哭求。“祖母,不要让慕容大人去虔州啊……”
吕公著微微而笑,并没有说话。他虽不认同刘挚将慕容复放逐至虔州的手腕,可明显对慕容复这句打肿脸充瘦子的话也是一字不信的。
吕公著顿时哈哈大笑,与聪明人合作就是那么心神镇静,绝无半句奸商阴私之言便已抵定乾坤。慕容复来相府拜见时在外厅闲坐了半个时候,可当他告别拜别的时候,倒是由吕公著亲身送出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