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惊澜(下)[第3页/共4页]
隔了好久,唯有御史杨畏跳出来道:“元丰四年之前,我大宋未曾占有五砦之地,边关仍然固若金汤。现在即使偿还五砦,也不过是规复古观,何故自通远至熙州皆不成守?种谔,你君前浪对欺瞒圣上,该当何罪?”
惊魂甫定的高太后也出言劝了一句:“司马爱卿,汝之忠心哀家心知肚明,贩子村言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你!”司马光怒指慕容复,他一早便知慕容复与苏轼的师徒名分,当他是半个本身人。现在见慕容复公开反叛,司马光不免又气又恨。
“娘娘,这五砦之地现在已成了烫手山芋,留在我朝则空耗我朝国力。不若做个顺水情面还予夏国,这也是圣天子哺养四夷的仁义之举啊!正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微臣言尽于此了!”司马光最后躬身言道。
有慕容复脱手禁止,一样站在文官步队之首的文彦博与吕公著都已追了上来,两人一左一右扶着司马光劝道:“君实,轻抛此身易,负担天下难啊!”
种谔一介武夫,不知司马光大要对峙偿还五砦,实际剑指新党,只冷哼着道:“五砦之地并非我西军的起点,反而是我朝经略西边的桥头堡。只待有朝一日平灭夏国,每年度支的军饷天然减少。”
“官家……”司马光听年幼的小天子神情忐忑地发问,顿时面色惨白,半晌后又蓦地转为赤红,好似给人劈面打了两个耳光。
一贯如木偶般坐在殿上的哲宗天子忽而轻叹一声,低声诵道:“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波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本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司马相公,朕本日若弃了五砦,夏人能让朕有几日安寝?”
种谔也有样学样,深揖一礼道:“文州刺史种谔,戋戋五品官,亦不配留在殿上摆布国事,微臣辞职!”
杨畏自发得得计,却不知这一问正问到种谔的专业范畴。只见他当场翻出了边关舆图,自军事防备的角度为满朝文武实实在在地上了一课,那边需建城、那边要增兵,如有敌来犯又该如何应对,俱是了如指掌。一课上罢,武将们俱叹受益匪浅,文臣们却各个如坠云里雾里。哲宗天子虽不知兵事,但少年心性好武慕强,还是由衷赞道:“种将军老于兵事,不愧为我大宋股肱!”
“快拦住他!”
司马光话音方落,慕容复的目光不由微微一沉。史乘记录,大宋经略五砦的大部分资金来自青苗钱息、助役钱和宽剩钱。而这些俱是新法所出钱息,是司马光搏命也要拔除的东西。新法一除,经略五砦的资金立时无着。未免有人腹诽旧法不如新法,这处理不了的题目,也唯有让题目消逝。或许,这才是司马光一力对峙偿还夏国土地的真正启事。明朝时因为党争,文臣能够将武将的大胜说成大败,那么宋朝时因为党争,文臣将武将打下的地盘顺手送人也就平常了。想到这些,慕容复的心逐步冷硬了下来。
“司马相公!”
殿中文武见此景象,立时鼓噪起来。更有很多与司马光熟悉大臣嚷了几句后又恍然回神,仓猝追出步队试图去拽司马光。
种谔心中对劲,却还是尽力做出一副沉稳之色,抱拳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有这三人带头,眨眼间,满殿文武竟走了七七八八,最后仅剩下司马光、文彦博、范纯仁等数名大臣极其翅膀还留在朝堂之上。
“谢陛下!”种谔抱拳一礼,依着慕容复以内力传入他耳中的话语大声复述。“司马相公的话,微臣听明白了。不过是官家、娘娘如果甚么都听他的,他就接着干这宰相;如果不肯听,那他就要去官。依微臣之见,司马相公这宰相称真做得风景,连官家、娘娘都要看他神采,满朝文武没了他司马屠户,大伙都要吃那带毛猪,微臣佩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