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综]权奸复国的可行性报告》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7章 复国108式[第1页/共4页]

慕容复哑然发笑,点头道:“只是公冶二哥倒是小瞧了复官。这一年,复官出游在外,却也见地了很多。那赵宋天子崇文抑武,真宗天子曾有诗云‘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现在这大宋天下文明之盛已远迈汉唐。但是放眼四顾赵宋国土,北有辽国、西夏,西有吐蕃,南有大理,这江山社稷绝非固若金汤。”

慕容复才说了三个字,苏迈已大步赶了上来,笑道:“师弟既有家眷到访,便先去梳洗罢,这里有我与父亲足矣!”说罢,也不管他是否乐意,扶着他的手臂将他半推半送地赶出了地头。在苏迈心中,这个主动奉上门的师弟当真是“墨客无用”的典范,浑身的本领全在一张嘴上,让他亲身脱手干活无疑是自寻死路。

公冶乾忙道:“公子爷,正因如此才是我大燕取而代之的好机会呀!”

公冶乾只觉背上微微沁汗,好久才道:“公子爷,慕容家的复国大业……”

慕容复闻言,眉头不由微微一皱。一时候,他的脑海中忽而掠过了几小我名,比如:吴三桂,比如:汪精卫,比如:慈禧。他很想大声诘责公冶乾,你为了本身的野心一心撺掇我复国,可曾想过将使生灵涂炭?但是,出于对公冶乾的体味,他毕竟没有作声,只缓缓道:“公冶二哥的意义是……”

哪知公冶乾听慕容复将苏轼的职位划一于父亲,顿时拍案而起,大声道:“公冶乾只知公子爷的父亲,乃是为了复国大业殚精竭虑英年早逝的慕容博!公子爷曾亲口所言出游是为了增加见闻,现在却在此处虚度工夫,试问慕容博泉下有知可得安稳?”

慕容复伸手摁了摁眉心,怠倦隧道:“公冶二哥的苦心,复官心知肚明铭感五内。二哥请起,你我之间不至如此。”

公冶乾却并不承情,一把推开邓百川恨声道:“大哥,是你太放纵公子爷了!”又转向慕容复大声道,“公子爷,公冶乾虽说是个粗人,可也明白所谓正朔正统,不过是凭文人的一张嘴。那苏学士即使名满天下又如何?只要公子爷能夺了这天下,你要他说甚么写甚么,他还不都得乖乖听话?既然凭手中钢刀能够处理的事,又何必多花心机?”

慕容复却知种谔老于战事,此时急于出兵绝非为了抢功,想必是担忧寺人文臣胡乱批示到处掣肘,粉碎了这大好局面。想到这,慕容复便出言劝道:“教员,种经略乃是将门以后熟知西夏战局,更是西边‘三种’之一,他要出兵天然有他的事理。”目睹苏轼的神情游移不定,他又轻声补上一句。“将士们由种经略批示作战,赢面总大过王中正。”

阿碧上前来取慕容复换下的衣衫洗濯,一摸衣料又不满地嘀咕:“这么粗的布,公子如何能上身?连口热茶都没有,只能喝凉水,公子爷几时受过如许的苦……”

公冶乾见了自家公子爷这副诚恳巴交的农夫外型一样不适应,一句问候在口中展转好久,终究也只有力地憋出一句:“公子爷,还是先梳洗过再叙话罢!”

风波恶性子暴烈,听了邓百川感喟,顿时怒发冲冠。“既是如此,何不罢休一搏?纵使功败垂成,也好过坐以待毙!”

阿朱与阿碧虽与慕容复亲厚,可也极懂端方,见公冶乾与慕容复说话便知他们这是有闲事筹议,向两人福了福,一同退了下去。

“时人皆以退隐为荣耻于行伍,大宋每年赐辽国银绢五十五万两,赐西夏银绢二十五万五千两方得保承平。今上即位,启用王安石厉行变法,名为富国强兵,成果倒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百姓的生存日渐艰巨。如此内忧内乱,可为甚么至今仍无人揭竿而起?”慕容复轻声道,不等公冶乾答复,他便已自行发表答案。“百姓思安。凡是另有一口饭吃,乃至哪怕只要一口粥喝,只要还能活命,百姓是不肯造反的。我鲜卑慕容氏本是外族,起兵复国说来轻易,可如果天下思安我偏要生乱,那便是与天下报酬敌,是胡虏入侵犯我国土。如此不得民气,岂有善终之理?”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