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绍圣二年[第3页/共4页]
慕容复怀着满腹疑窦出得宫来,正想着该如何再施手腕撤销赵煦的妄念,就给他翻到了一份风趣的奏章。大理国保定帝段正明于绍圣二年年初正式禅位给他的侄儿段誉,段誉继位改国号“日新”。时隔半年,已是帝位安定,特遣使来大宋汇报环境并要求朝廷册封。
不谢!辅弼慕容复冷酷回道。
如此风风雨雨,一场热烈接着一场热烈,真是叫人应接不暇。待统统灰尘落定,很多吏员官在陕西、甘肃两路做出成绩,“纪检”、“监察”又在陕西、甘肃站稳脚根,绍圣二年也已过半。陕西、甘肃两路因行政效力的进步而完整安稳了下来,朝廷已全面掌控局面。而宦国表里更传播着一条大家自危的小道动静:朝廷非常对劲“纪检”、“监察”两个事情小组在陕西、甘肃所做的统统,筹算如法炮制,再派事情小组逐级巡查处所。
可有情愿的,天然有不肯意的。剩下的那些官职该如何填满?这一回,吏部实在无计可施,只得以禄米相胁。不久朝廷便颁下圣旨,言道:身为官员预备役却死活不肯为官,委实不忠不孝有负朝廷宠遇之恩。既是如此,朝廷决意将统统无实职在身的进士每年所得禄米及免税报酬全数减半,以示惩戒。
“现在的厢军多为处所军且战力不敷,与其让他们留在军中虚应故事,不如分别地盘让他们回家务农。”说到这,慕容复不由皱眉感喟。“宦海有冗官,军队亦有冗兵啊!”大宋这辆破车要翻修一新委实费时耗力,稍有差池便要车毁人亡,不得不谨慎谨慎。
慕容复低头望着地板,没有答话。
苏过游移了一会方谨慎翼翼地答:“一个高效而有力的官府?”
这个题目明显早有精确答案,苏过马上脱口而出:“靖安处所、教养百姓、交通各地、劝农助商。”
慕容复这般给她打官腔,向太后马上大怒,只厉声道:“蔡元长究竟有功有过,还不是只凭慕容相的一句话?”
“是百姓!”苏过为慕容复的答案吃了一惊,可转念一想却又是理所当然。
慕容复忙深深叩首,一字一顿隧道:“微臣不敢!太后,朝廷自有法度!”
“微臣自会令台谏议功。”目睹向太后要拂袖而去,慕容复仓猝伸手扯住对方裙角,当真道。“如果蔡元长的确有功,微臣毫不禁止!”慕容复晓得,蔡京曾是新党也曾是旧党,他底子非新非旧,而是一条只知往上爬的变色龙。只是,那又如何?只要朝廷法度不倒,蔡京便不敢胡作非为,又何必诘问其本心?启用他虽有伤害,可也总比让向太后完整倒向赵煦强。
“这么说,你是绝然不肯了?”向太前面如寒霜。
苏过闻言,马上大大地松了口气。
“末节?”苏过自幼读圣贤书,深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事理。如果百姓的事也只是末节,那么甚么是大义?
绍圣二年玄月,二十三岁苏过手捧一沓“缩减厢军,移民陕西、甘肃”的计划,带着孝子上坟的沉重表情往慕容复的书房行去。
慕容复一看这奏章,顿时悄悄一笑,暗道:这可真是打盹碰到了枕头!
很多进士们正等着看笑话,哪知政事堂先知先觉,不等弹劾奏章成气候,两个别离号为“纪检”、“监察”的事情小组已奔赴陕西、甘肃,清查本地官员的做派与事情实绩。这两个事情小组有朝廷诏令在手,可谓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不过数月便杀得人头滚滚,又撸下了很多庸官懒官。因为入罪伏法的多数是吏员出身的官员,这“纪检”、“监察”虽杀气腾腾,可宦海上倒是个人失声,谁也不屑为吏员官出面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