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综]权奸复国的可行性报告》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145章 归程[第2页/共4页]

在宋时,如狄青、折可适这类暖和、谦退、没有进犯性的武将才合适文臣们一贯的审美标准,而如种谔这类雷厉流行不成一世的武将却实在不受欢迎。但是在军队当中,是必必要有点血性的。总而言之,慕容复甘心这些将士各个鼻孔朝天、自恃老子天下第一,也不肯见到他们畏首畏尾、见官便自发矮一级。

雄师走到河南府,离汴京也就不远了。但是,朝廷对此次西军立下的大功究竟是如何的一个封赏章程,倒是至今毫无消息。政治这回事,待各种动静天下皆知凡是都是大局已定。比如西军此次平灭夏国,朝廷理应给功臣加官进爵各种封赏。平头百姓唯有在献俘典礼上才气晓得朝廷终究的封赏决定,可对慕容复、折可适、种师道等当事人而言,他们早该在献俘前便已晓得本身将获得甚么样的报酬。而直至本日,朝廷也一无动静,明显是官家仍对西军心有不满。

赵煦能够率性妄为,可慕容复却很明白将士们立下奇功若不能得封赏,怕是血都要冷透了。目睹折可适略有泄气,慕容复马上便道:“《汴京时报》公布的大捷社论已再版十次,而明日起锦乐坊也将展开天下巡演,届时西军的功劳大宋境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官家再胡涂,政事堂的相公们也不会随他一起胡涂。”

折可适闻言却只苦笑着点头。“我也算明白官家的情意了。此次西军平灭夏国并非由他主持,他这是认定我们抢了他的功业。只要熬过献俘典礼,过后,莫非我们还能逼着他要封赏不成?”

不得不说,这一次赵煦的心机实在太较着,竟连折可适如许纯粹的武将也瞧了出来。他是君、旁人是臣,所谓恩出自上,他若咬死了不肯封赏,做臣子的如果过于逼迫反而坏了本身的名声和忠义。但是赵煦逞一时之快倒是毁了百年基业,有功不赏岂是人君所为?他这么做,底子是逼着臣子们与他离心离德。

听到折可适这话,慕容复忙安抚道:“我已收到礼部的告诉,要我们在汴都城外驻扎,待正旦大朝当日再行入城。眼下离正旦大朝另有半个月,待我们到达汴京,我自会上奏本要求面见官家。”

“正旦大朝!”种师道正色回道。每年正旦大朝各国使臣都要来朝贺,在这个时候献俘也可震慑不臣。

种师道天然做梦也想不到这一个多月慕容复究竟去干了些甚么,只拧眉望了他一阵,面上写满了迷惑。

在折可适的眼中,官产业然是奇葩,这慕容复却也一样不遑多让。慕容复身为文臣不但不防备仇视武将,这段光阴以来反而一向努力于进步武人在百姓心中的职位。想起昨日演出时锦乐坊唱的那几首歌,折可适不由问道:“慕容大人,为何你就不怕我们武将个人功高盖主呢?”当年狄将军的了局,折可适仍影象犹新。官家这回不肯封赏,政事堂的诸位相公们会不会也有人有与官家不异的设法呢?——这个,折可适可不敢说。

慕容复闻言当下正色回道:“本官一贯反对文官防备鄙弃武将。孔圣有云,有教无类。若说武人不识忠义,那便该教他们忠义;若说武天灾乱朝纲,在本官看来那些文臣可不比武人差劲。文臣牧民、武将卫国,缺一不成。纵观历朝历代武天灾乱本源,多数并非因为武人职位太高,而是恰好相反,逼得人不得不反!现在西军平灭夏国,立下万世不拔之功,本官也恰好趁此良机,晋升武人职位。折将军,这是你们应得的,大可不必受宠若惊。”

慕容复亦知这凯歌劳还、献捷太庙乃是武人毕生光荣,也就不再多言,只认命道:“日子定在甚么时候?”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