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吏治改革[第3页/共4页]
提及这个,便又是一件牵一发而动满身的大事。夏国先前的官制虽说尽学大宋,可却只得其形不知深意,处所政务多由本地高官豪强所把持。眼下经慕容复一番铁血手腕,夏国的全部官僚体系已被洗地明净溜溜。若非鄜延军与镇戎军临时保持治安,大部分州府都已处于无当局状况。只见慕容复轻叹一声,缓缓道:“此事关乎元祐六年的吏治鼎新……”
这类建言还真是清闲派的风采!慕容复竟是一噎,半晌方点头答道:“我会考虑。”
章楶如此老辣,慕容复也不瞒他。“新科进士多数只识得四书五经,至于牧守处所却一头雾水。与其让他们浑浑噩噩为胥吏所欺,不如从低做起,也是百姓之福。”
“我晓得。”慕容复的神采还是宁定,“但天下人又有多少人真正明白,何谓食君之禄担君之事?莫非他们得了官身却挑三拣四,处所苦寒就不肯来,职务不敷清贵就不肯干;就算走顿时任,整日里也只知携妓狎玩自命风骚,或为庸官或为懒官或为赃官。莫非这就是对的吗?章大人,百姓要如许的父母官有何用?朝廷若只要如许的官员,岂能不亡国?”
倒是种师道见慕容复表情沉郁更是大为不安,竟起家急道:“我这就去寻萧兄!”
种师道凝睇慕容复好久,终是忍不住开口发问:“我一向未曾问过你,可现在看来是不得不问。明石,你跟萧兄到底如何了?”
谁也不会料想到阿朱竟会随萧峰上疆场,又机遇偶合地死在燧发枪下。但是事已至此,慕容复可否事前预感已不是重点。萧峰只会记得是慕容复累死了他的毕生挚爱。如果说只因从未领受母亲的抚养之恩,这亲生母亲的血仇对萧峰尚且有些恍惚。那么,现在这新添的一笔血债,想来定能令萧峰刻骨铭心至死难忘。而萧峰此人向来光亮磊落顶天登时,虽不屑迁怒仇恨,应当也再不肯提起他。
想到身为罪官的章惇如此得官家亲眼,而本身立下不世之功官家却视若无睹,大伙心中皆大为不忿。过了一会,闵忠率先出言突破沉默。“夏国已亡,慕容大人也该出发回京了。”
“大宋冗官无数,莫说三十个州县,便是三百个怕也不敷分。”慕容复满不在乎隧道。
“元祐六年吏治鼎新!”种师道俄然叫道,竟是到这时才明白了慕容复三天前对他说的话。
章楶此言一出,登即合座轰笑。而就在这开朗恐惧的笑声中,自元祐六年便定下规条的吏治鼎新终究于元祐九年在光复的西夏故乡缓缓拉开了帷幕。
慕容复也知本身才是蜀党的主心骨,他一日不归去,蜀党便一日掐不赢官家。只是收到大伙殷切的眼神,慕容复却还是忍不住点头笑叹:“在坐各位皆是国之栋梁,不幸赶上奉养一名胡涂官家。这等运筹帷幄斗智斗勇的良机可谓千载难逢,各位大人岂能等闲放过?”
慕容复悄悄点头,沉声道:“元祐六年的吏治鼎新是范相在时主持订正的,但是条目订正完成后,政事堂虽署名却迟迟不肯下发。何故?因为一旦照章改制,无疑获咎了天下读书人。政事堂的相公们,谁也不敢担这骂名。以是下官想着,不如趁此良机先在夏国发挥,如果确有效果,也可渐渐推行。”
慕容复点点头,正色回道:“是的,这是不测。”
这一回,慕容复终究有了反应。只见他目光暗淡,半晌方长叹着道:“是死在燧发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