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清穿]再沐皇恩》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八章[第2页/共3页]

和珅放动手中的风土志,正迷惑间,就见为首的官差已经踏进了院子,手里举着报帖,笑道:“恭贺新朱紫高中解元!”

乡试解元,这是多少举子梦寐以求的名次。

和珅手中的笔愣住了,他是晓得这道策问的标准答案的。商事,自秦国商鞅变法以来,就一向排在最末,无数富商大贾不管家道多么殷实,挤破了头都想捐个官儿做,让本身的家属与第一等的“士”沾上边。

邹奕孝怔愣了半晌,不屑地嗤笑道:“等着看吧,不出三天,必定上门投帖。”

最后一场,和珅展开策问的试题,刹时怔住了。乌黑的试卷上写着一行小字:“农工商诸政各有专官论。”

邹奕孝并没有伸手去接,他淡淡地抿了口茶,冷声道:“拿去烧了。”

几位翰林以为,答卷之人罔顾先贤之言,通篇观点大逆不道。邹奕孝却力排众议,寸步不让地要为答卷者取一个名次。

走出贡院的那一刻,和珅只感觉卸下了沉重的承担,连脚步都变得轻巧起来。即使名落孙山,他也不悔本日的决定。

老管家将一叠子拜帖递给邹奕孝:“本日统共八十六份。”

和珅不上门,各地的举子可不会放过这个挣脸熟的机遇,邹奕孝府邸的门槛都快被踏平了。这一日亥不时分,邹奕孝看着苦着脸的老管家,长叹一声:“本日收了几份拜帖?”

邹奕孝感觉这个身份有些耳熟,细想之下反应过来,就是阿谁重新到尾都没往他府上投拜帖的解元。邹奕孝禁不住心生敬佩。

吴书来瞥见弘历嘴角那一抹笑意,摸不透帝王的心机,只好沉默而端方地站在一旁服侍。

如和珅所料,他的答卷在阅卷官之间掀起了轩然大波。几千份策论中,没有第二个举子胆敢写出诸政划一的话。有些恪守礼法的官员,乃至几乎气得掀了桌子。邹奕孝却盯着和珅的策论出了神,他虽清正,却不刚强。和珅的话,咋一看惊世骇俗,细心揣摩却挑不出错处。

有过乡试的经历,和珅这回备考就简练多了。会试开考之日定在次年的仲春初九,共分三场:第一场考四书,第二场考五言诗,最后一场考五经和策问。前两场出的题都中规中矩,和珅答得也非常顺畅。

弘历唇边勾起一抹轻笑:“没想到,他竟合了刘纶的意。也罢,如果他会试的文章能够打动邹奕孝,朕就授他个同进士出身又何妨。”

终究,还是明智与知己占了上风,他深吸一口气,提笔写道:“门生觉得,士农工商,四政划一,无首末之分,皆无益于江山社稷....”

弘历也说不清本身的心机,他一面暗恨和珅的八面小巧,一面又模糊等候着君臣相见的时候。

与弘历冲突的心机分歧,和珅在送走道贺的街坊邻里后,愣愣地看动手中的报帖。

吴书来回禀道:“回万岁爷,千真万确,主子还特地确认了,是袭了三等轻车都尉的那位”

算起来这位邹大人和汗青上的和珅渊源颇深:邹奕孝是进士出身,和珅起家时,邹奕孝已被授了翰林院侍讲。和珅赏识邹奕孝的才调,当他的官越做越大,翅膀遍及时,三番四次想拉拢邹奕孝,却都被严词回绝了。

刘纶细看和珅的答卷,发明其破题非常精美。在一堆不明就里的卷子中显得尤其出众,顿时精力大振,饶有兴趣地看下去。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