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第2页/共3页]
宝钗想到这里,对探春又多了一份顾恤,见摆布更无一个外人,才悄声问道:“我问你一句话,你须明白奉告我。莫非是姨娘那边有甚么难处不成?如有难处时,固然开口。要晓得寄售绣品之事,当然是真,可若从寄售到绣品脱手,换得银钱,尚需光阴。倘如有甚么难堪处,尽管奉告我。如果一时不急着,只是姨娘手上有多余的绣品,白放着可惜了的,无妨拿来寄上一寄,别的不说,保管代价是比外头高的。”
有一日陈小三因些琐事去刘姥姥处说话,偶遇姚静,不晓得被她说了一句甚么,偶尔有所震惊,回了绸缎庄后,又推出甚么寄售形式,言说如有精美绣品,大可送到绸缎庄中寄售,所得银钱,扣除甚么渠道用度后,全归寄售人统统。
只是宝琴的婚事直到王子腾古怪暴毙,都没能有甚么停顿。梅家借口百口都在任上,故意迟延,待到返京述职之时,贾王两家早已式微,那里还肯将和宝琴的婚事放在心上?婚姻者,结两姓之好也。薛家连同薛家的亲戚都没甚么可取之处,梅家又怎肯攀亲?少不得胡乱找了个来由,敷衍畴昔了。
“信里可曾说婶娘可安好?”宝钗忆起薛二叔过世后不久,婶娘就得了痰症,忙问了一句。见陈义家的一脸茫然,却也叹了一口气,又命筹办笔墨纸砚,亲写信函一封,聊表吊问之意。信中却表示薛蝌,理应早早带着婶娘、琴儿入京为上,婶娘或因哀思过分,只怕身抱小恙,也该尽早延医用药,须知这上了年纪的人,病症自是拖不得的。
厥后薛蝌不得已带着幼妹上京,原拟借助贾家和王家的权势,好促进此事。谁料王子腾放了外任,贾家又是个外头面子里头苦的,人家梅家底子不买账,一来二去就担搁了。
前些时探春因喜好内里精美别致好玩的玩意儿,托宝玉出去买,特特地攒了好几个月,才攒下了十来吊钱,又花操心机做了一双鞋子给宝玉穿,作为谢礼,宝玉还老迈不甘心,想着推托呢。
几个月后果听人闲谈,说那些官宦之家也有后宅花消大了,入不敷出的穷官儿,为保持面子计,少不得将些女红活计交给后宅的女眷来做了,也有女眷闲暇做些针线,托了人拿出去换钱补助生存的。
谁猜想没过了多久,薛二叔一夕抱病,缠绵了大半年的风景,竟放手没了,梅家的态度就产生了窜改,对于婚约之事,竟然杜口不提。
宝钗当时衣食无着,自顾不暇,只偶尔传闻因朝廷搜捕得紧,柳湘莲就带着宝琴南下出海,也许去了甚么真真国也何尝可知,恰好应了宝琴昔年背的真真国女孩子的五言律诗:“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汉南春历历,焉得不体贴。”
故探春所说寄售之事,宝钗当然知情,却也只是平常的,于那详确之处就不知了,现在听得探春特地详询,笑着说道:“确是有此事。都是我们家的人闲着无聊,弄来玩的。如何忽而探听这个?”
只是国公府的女儿,为了些银钱竟然沦落到寄卖绣品的份儿上,固然拿姚静的话算是堂堂正正靠劳力用饭,光亮正大的很,并无一丝一毫值得惭愧之处,但世俗之人却不是如此对待。想来探春也深知此事不甚安妥,故而要待无人之时,方敢开口,摸索一二。这也幸亏宝钗常日为人好,探春晓得她不是那种乱嚼舌头的人,也不会因了些琐事就把人看低的,这才大着胆量开口相询。如果换了别人,只怕探春就干脆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