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琼台金殿起秋尘[第1页/共4页]
卿尘点点头,却往那女官看去。虽说是长宵宫这类偏僻冷宫,但历经前后两次洗濯,卫家也已然门庭倾颓,宫中竟仍有残存权势,无怪乎皇上,乃至湛王都没法再容忍外戚门阀。
中间内侍皆不敢信赖这亲耳听到的旨意,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晏奚惊得魂飞魄散,没想到连皇后前来都无济于事,仓猝跪下求道:“陛下,娘娘令媛之躯,怎接受得了杖责……”
但意想不到的是,皇上看过奏表后,竟然降旨开穆帝陵,迁太后棺木入葬。这一来朝臣们更是没法接管,连日具表奏谏,面折廷争,竟逐步生长为太后是否能入葬皇陵的争辩。本日一早,驰名殿院侍御史怀揣奏表长跪武台殿前,又是为了此事。
那内侍屏息静气站鄙人首,悄悄抬眼看到斑斓流云屏风以后,侍女层层挽起紫绡纱帐,模糊便见皇后斜倚在凤榻之上。碧瑶近前低声说了甚么,一个温和而略微慵然的声音似透过屏风上的云水传了出来:“是甚么事?”
夜天凌冷肃的神情略缓,亲手扶她:“皇后平身。”
碧瑶仓猝跟上她:“娘娘不快想想体例,看这些花草有甚么用?”
那内侍道:“皇上明天在武台殿议事,笞责了数名大臣,连秦国公、长定侯等都要连累上了,眼下没人能劝得住皇上,只好来请娘娘。”
世人一边讨情,秦国公却一边还是尸谏:“不以礼法,国之将危,臣死不敷惜,还请陛下以国为重!”
吴未低头道:“老奴遵旨。”
夜天凌对他们的话仿佛未闻,淡然道:“朕的话都没听到吗?”
她话中连讽带刺,明显是用心来寻事的,碧瑶气道:“皇后娘娘面前,你这是如何说话呢?”
卿尘却没有顺着他的手起家,看了看阶下,委宛道:“臣妾尝闻,自古刑不上大夫。今有朝臣当廷受责,臣妾实不忍相见,恳请陛下先宽恕他们。”
卿尘道:“我的话你都不听了?哪儿也别再去。我刚才见内里倒有很多菊花,陪我出去看看。”她一边说着一边站起来,便往内里走去。
皇上置谏不纳,命人将对峙苦谏的御史逐出殿外。谁知这位侍御史竟手抱廊柱大声疾呼:“陛下能开天下士人之言,何故独不听臣之谏?臣本日以尸谏言,以正天听!”
卿尘看一眼她的服饰,对她如许不敬的态度倒也不料外,淡声道:“这长宵宫中的菊花开得不错,宫苑也平静。”
吴未却正眼都不看她们,回身毕恭毕敬地对皇后施礼:“娘娘。”
碧瑶快步上前道:“窗口风凉,娘娘快别站在这儿。”她一边说着一边回身去掩窗子,不料窗棂上尽是灰尘,一动便飞了浑身,呛得她一阵咳嗽。
长宵宫乃是掖庭冷宫,专门幽闭出错妃嫔。夜天凌话音掉队,四周大臣哄地一乱,随即化作一片死寂,无人再敢多言。
立即有两名内侍上前将秦国公架起来,群臣大惊,中间的长定侯赶紧叩首苦劝道:“陛下开恩,秦国公元老之臣,年龄已高,岂能接受得了这笞杖重责?”
那女官看着被重兵扼守的长宵宫,再看对皇后恭敬如常的吴未,早已隐觉不妙,一昂首,触到皇后静冷的眼神,心头一惊。
卿尘道:“臣妾确切觉得不当。”说这话的时候她与夜天凌两两对视,精密的羽睫淡淡一扬。
碧瑶愁道:“静得下来吗?”
“仿佛是为了太上皇与和惠太后合葬的事,诸位大人奏本上谏,成果惹怒了皇上,就成了这般局面。”
待进了清华台,那内侍脸上已经排泄薄薄一层热汗,到了寝殿前仓猝对当值的侍女道:“烦请通报一下,求见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