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3)[第1页/共3页]
己亥,齐立上皇子弘为齐安王,仁固为北平王,仁英为高平王,仁光为淮南王。
丙子,使太宰段韶持节奉天子玺绶,传位于太子纬。太子即天子位于晋阳宫,大赦,改元天统。又诏以太子妃斛律氏为皇后。因而群公上世祖尊号为太上天子,军国大事咸以闻。使黄门侍郎冯子琮、尚书左丞胡长粲教诲少主,出入禁中,专典敷奏。子琮,胡后之妹夫也。
八月,齐上皇如晋阳。
会有慧星见。太史奏云:“慧,除旧布新之象,当有易主。”琫因而上书言:“陛下虽为天子,未为极贵,宜传位东宫,且以上应天道。”并上魏显祖禅子故事。齐主从之。
秋,七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魏末以来,县令多用苍头,由是士流耻为之。文遥觉得县令治民之本,遂请革选,密择贵游后辈,发敕用之;犹恐其披诉、悉召之集神武门,令赵郡王睿宣旨唱名,厚加尉谕而遣之。齐之士报酬县自此始。
仲春,庚戌,齐上皇还邺。
天康元年丙戌,公元五六六年春,正月,己卯,日有食之。
壬戌,齐上皇如晋阳。
上遣都督程灵洗自鄱阳别道击周迪,破之。迪与麾下十馀人窜于山穴中,日月浸久,从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市鱼鲑,临川太守骆牙执之,令取迪自效,因使腹心懦夫随之入山。其人诱迪出猎,懦夫伏于道旁,出斩之。丙戌,传首至建康。
周信州蛮冉令贤、向五子王等据巴峡反,攻陷白帝,党与保持二千馀里。周遣开府仪同三司元契、赵刚等前后讨之,终不克。玄月,诏开府仪同三司陆腾督开府仪同三司王亮、司马裔讨之。
吐谷浑龙涸王莫昌帅部落附于周,以其地为扶州。
祖琫拜秘书监,加仪同三司,大被亲宠,见重二宫。丁丑,齐以贺拔仁为太师,侯莫陈相为太保,冯翊王润为司徒,赵郡王睿为司空,河南王孝琬为尚书令。戊寅,以瀛州刺史尉粲为太尉,斛律光为大将军,东安王娄睿为太尉,尚书仆射赵彦深为左仆射。
癸未,周大赦,改元天和。
丙子,大赦,改元。
秋,七月,戊寅,周筑武功等诸城以置军士。
向五子王据石黑城,使其子宝胜据双城。水逻既平,腾频遣谕之,犹不下。进击,皆擒之,尽斩诸向酋长,捕虏万馀户。
三月,己卯,以安成王顼为尚书令。
己卯,立皇子伯固为新安王,伯恭为晋安王,伯仁为庐陵王,伯义为江夏王。
臣光曰:夫臣之事君,宜将顺其美,正救其恶。孔奂在陈,处腹心之重担,决礼义之大计,苟以世祖之言为不诚,则当如窦婴面辩,袁盎廷争,防微杜渐以绝觊觎之心。觉得诚邪,则当请明下圣旨,宣布中外,使世祖有宋宣之美,高宗无楚灵之恶。不然,谓太子嫡嗣,不成摆荡,欲保附而安然之,则当尽忠竭节,以死继之,如晋之荀息,赵之肥义。何如于君之存,则逆探其情而求合焉;及其既没,则权臣移国而不能救,嗣主失位而不能死!斯乃奸谀之尤者,而世祖谓之遗直,以托六尺之孤,岂不悖哉!
上不豫,台阁众事,并令尚书仆射到仲举、五兵尚书孔奂共决之。奂,琹之之曾孙也。疾笃,奂、仲举与司空、尚书令、扬州刺史安成王顼、吏部尚书袁枢、中书舍人刘师知入侍医药。枢,君正之子也。太子伯宗荏弱,上忧其不能守位,谓顼曰:“吾欲遵太伯之事。”顼拜伏泣涕,固辞。上又谓仲举、奂等曰:“今三方鼎立,四海事重,宜须长居。腾欲近则晋成,远隆殷法,卿等宜遵此意。”孔奂流涕对曰:“陛下御膳违和,痊复非久。皇太子为鼎盛,圣德日跻。安成王介弟之尊,足为周旦。如有废立之心,臣等愚,诚不敢闻诏。”上曰:“古之遗直,复见于卿。”乃以奂为太子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