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2)[第1页/共4页]
甲寅,宝寅自称齐帝,改元隆绪,赦其所部,署百官。都督长史毛遐,鸿宾之兄也,与鸿宾帅氐、羌起兵于马祗栅以拒宝寅;宝寅遣大将军卢祖迁击之,为遐所杀。宝寅方祀南郊,行即位礼未毕,闻败,色变,不暇整部伍,狼狈而归。以姜俭为尚书左丞,委以亲信。文安周惠达为宝寅使,在洛阳,有司欲收之,惠达逃归长安。宝寅以惠达为光禄勋。
魏齐州广川民刘钧聚众反,自署大行台;清河民房须自署多数督,屯据昌国城。
魏相州刺史乐安王鉴与北道都督衍共救信都。鉴幸魏多故,阴有异志,遂据邺叛,降葛荣。
魏以源子邕为冀州刺史,将兵讨荣;裴衍表请同业,诏许之。子邕上言:“衍行,臣请留;臣行,请留衍;若逼使同业,败在朝夕。”不准,十仲春,戊申,行至阳平东北漳水曲,荣帅众十万击之,子邕、衍俱败死。
秋,七月,魏陈郡民刘获、郑辩反于西华,改元天授,与湛僧智通谋,魏以行东豫州刺史谯国曹世表为东南道行台以讨之,源子恭代世表为东豫州。诸将以贼众强,官军弱,且皆败散之馀,不敢战,欲保城自固。世表方病背肿,舆出,呼统军是云宝谓曰:“湛僧智以是敢深切为寇者,以获、辩皆州民之望,为以内应也。向闻获引兵欲迎僧智,去此八十里;今出其不料,一战可破,获破,则僧智自走矣。”乃选士马付宝,暮出城,比晓而至,击获,大破之,穷讨馀党悉平。僧智闻之,遁还。郑辩与子恭亲旧,亡匿子恭所,世表集将吏面责子恭,收辩,斩之。
萧宝寅之败于泾州也,或劝之归咎洛阳,或谓不若留关中建功自效。行台都令史河间冯景曰:“拥兵不还,此罪将大。”宝寅不从,自念出师累年,糜费不赀,一旦覆败,内不自安;魏朝亦疑之。
魏以尚书仆射长孙稚为行台以讨宝寅。
景伯母崔氏,通经,有明识。贝丘妇人列其子不孝,景伯以白其母,母曰:“吾闻闻名不如见面,山民未知礼义,何足深责!”乃召其母,与之对榻共食,使其子侍立堂下,观景伯供食。未旬日,悔过求还;崔氏曰:“此虽面惭,其心未也,且置之。”凡二十馀日,其子叩首流血,母涕零乞还,然后听之,卒以孝闻。景伯,法寿之族子也。
魏萧宝寅之败也,有司处以极刑,诏免为庶人。雍州刺史杨椿有疾求解,复以宝寅为都督雍、泾等四州诸军事、征西将军、雍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西讨多数督,自关以西皆受节度。椿回籍里,其子昱将适洛阳,椿谓之曰:“当今雍州刺史亦无逾宝寅者,但其上佐,朝廷应遣心膂重人,何得任其牒用!此乃圣朝百虑之一失也。且宝寅不藉刺史为荣,吾观其得州,高兴特甚,至于奖惩云为,不依常宪,恐有异心。汝今赴京师,当以吾此意启二圣,并白宰辅,更遣长史、司马、防城都督,欲安关中,正须三人耳。如其不遣,必成深忧。”昱面启魏主及太后,皆不听。
相州吏民闻冀州已陷,子邕等败,人不自保。相州刺史恒农李神态气自如,抚勉将士,大小努力,葛荣尽锐攻之,卒不能克。
初,上作同泰寺,又开大通门以对之,取其反语相协。上晨夕幸寺,皆出入是门。辛未,上幸寺捐躯;甲戌,还宫,大赦,改元。
己丑,魏主以四方未平,诏表里戒严,将亲出讨,竟亦不可。
庚申,魏东郡民赵显德反,杀太守裴烟,自号都督。
初,侍御史辽东高道穆奉使相州,前刺史李世哲奢纵犯警,道穆案之。世哲弟神轨用事,道穆兄谦之家奴诉良,神轨收谦之系廷尉。赦将出,神轨启太后先赐谦之死,朝士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