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章 庄子的应帝王并非无为而治[第3页/共3页]
正如前面所述,庄子内篇最后一篇《应帝王》公然是写“帝王之治”的。
上面第一个故事说了,要让世人建立精确地人生观、天下观和宇宙观。三观精确了,社会根基上不必大治了。因为!世人比那两种小植物强。那两个小植物都晓得如何躲避灾害,莫非世人还要我们去教他们如何躲避灾害吗?
这一段话从大要上讲,又仿佛在讲“有为而治”。实在不然!这个“有为而治”是在你有别的一种人生观的根本上的。你没有窜改畴昔的看法、成见,你仍然拘泥于“人与社会干系”这个层面、范围上,你就会以为是“有为而治”。
站在人与社会的范围、高度上,人的境地就低,就只能看到人与社会的干系。
是以!道家的“帝王之治”就出来了。
这句话是承接上面的故事而来,不要教条这句话的本身意义。当代人惜墨如金,或者说文笔就这气势,你必须承接上面谈的话题,连贯起来了解。
接下来第三个故事,就写“叨教为天下”了。
那么!道家的“帝王之治”是如何治世的呢?
道家的“帝王之治”就是:教诲世人站在道的高度上来对待人生、对待社会、对待人与人的干系、人与社会的干系、人与六合的干系。
关头是你的体例不对,而不是不需求管理,这个社会是需求帝王来管理的,但是!必须对体例。“夫贤人之治也,治外夫?正而后行,确乎能其事者罢了矣。”
第二个故事中说:“且鸟高飞以避矰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凿之患,而曾二虫之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