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一箭檄诗[第2页/共3页]
他比史樟年长十四岁,却不并在骑在马背见对方,翻身下了马,丢开马鞭,亲身迎了上去。
史樟笑道:“那我自去问仲书兄。”
李瑕摇了点头,道:“你很聪明。”
两人说着,边走边谈,往姚燧遇袭的巷子走去。
“读书人一张嘴,吵嘴皆可说,我不信你。”
一诗念毕,很久,阎复喃喃道:“我少时读陆放翁此诗,常想一个题目。如有朝一日,有人将此诗系在箭上,射至我面前,我是否情愿当个五陵侠?
史樟忽问道:“仲书兄为何不向我父借些人手?诛杀了那宋人细作。”
俄然,他看到一人……
“五郎,不好了!李瑕捉了姚家小郎君和阎复……”
张弘道淡淡道:“他那麻衣草履,穿戴比你的衣鞋舒畅……”
“敬先来了。”
“是,小人明白。”
“拿下他!”
“不敢费事史经略。”
“你如何晓得的?”
“开封铁塔,破是破了,倒不了。”
他身后还跟着几名小厮,俱是扁着嘴,一副委曲模样。
“是小人有眼无珠,请二郎定罪。”
这诗陆游的《登城》,本不该传到北面的。
“你们干甚么?!还不放开我家二郎!”
“无妨、无妨。”史樟还在浅笑,道:“杨将军不必见怪别人,我用心的,还挺风趣。”
“敬先说得对,李瑕很伤害,我已提示过端甫多次……”
“李瑕!我捉到你了!”
~~
阎复道:“那是对旁人说的,若问我志向,实在后一句‘一士独辞燕’。燕虽必亡,我愿效荆轲,一士辞燕,气贯长虹。我有报国血勇,唯等燕太子丹。”
才出门,翻身上马之际,又有部下快步赶上,低声道:“五郎,史家二郎来了。”
“只要有一箭檄诗,我阎复阎子靖,愿重归大宋。”
张弘道有些不烦耐。
看着史樟回身而去,张弘道默立了一会。
“我名‘复’,‘光复中原’之‘复’,我字‘子靖’,‘靖康之变’之‘靖’。我父赐我名、字,是为警我不忘故朝。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你若不信,可剖我胸膛看肝胆、看内里是不是一片赤忱赤血……”
姚燧还在发楞,倒是张了张嘴,无认识地和着阎复,轻声念起来。
姚燧仿佛已经呆住。
忽有一声叱呵响起。
史樟拱手,道:“仲书兄来了开封,竟也不找我?”
“家伯父……勾搭赵宋吗?”
但这两个墨客却都晓得,还能完整背出来。
“是,我很聪明,可帮得上你。”
“如果便利,等捉到了李瑕,让我见见。”
阎复一愣,道:“我至心的。”
“站住!说你呢,给我站住!”
“仲书兄,端甫自幼丧父,是雪斋姚公一手将他扶养长大,万不成有所差池。请你务必救出端甫与子靖,若需帮手,尽管与我开口,我会与父亲分辩。”
一名史家小将大步跨来,喝退了张家兵士,拱手道:“二郎吃惊了。”
张弘道心想,因为不想李瑕落在你们手里,揭露我的奥妙啊。
史樟说完,向张弘道拱了拱手。
眼下是玩不玩老鼠的事吗?是能不能捉到的事。
“你前次还说这一士指的是樊於期,你说燕太子丹寡谋,枉杀樊将军。”
“这里……是在开宝寺塔四周吗?”阎复俄然开口问道。
“李瑕,我愿助你一臂之力,你可愿带我一道走?”
“我身在沦丧之地,有何体例?写诗明志,用暗喻罢了。”
这是他作为姚燧、阎复的朋友,应尽之义。
这仪容姿势绝非普通小户人野生得出来的,偏是穿戴麻布衣裳,踩着草履。